当国庆的“家国豪情”邂逅中秋的“团圆诗意”,当潮汕非遗的“烟火气”撞上文艺舞台的“艺术感”,一场在蓬沙书院上演的双节盛宴,正以文化为笔,书写着城乡共庆的温暖篇章。
文化盛宴:非遗与艺术的双向奔赴
10月5日的蓬沙书院,古韵与新潮交织。文艺演出区里,非遗英歌舞的刚劲舞姿率先点燃全场,每一次腾跃都跳出潮汕文化的精神底色;武术表演拳拳生风,尽显中华武魂的千年传承;潮剧选段《抬眼共水天一色》、潮汕童谣《中秋月团圆》轮番上演,唤起本土观众的文化记忆。传统器乐与现代舞台的碰撞同样惊艳:琵琶、箫、筝合奏《明月千里寄相思》悠扬婉转,话剧《非遗里的潮汕》以故事为媒解码文化基因,歌唱祖国的旋律更是将家国深情传遍书院角落。
沉浸体验:在互动中触摸文化根脉
穿过演出区的热烈,传统习俗体验区的烟火气同样动人。“巧手邀月”月糕制作台前,老师手把手教市民揉制月糕,面团在指尖翻转间,揉进的是中秋团圆的期盼;“锦绣潮汕”工夫茶展示区,茶艺师行云流水的冲泡技艺,让围观者在茶香中读懂潮汕人“以茶会友”的生活哲学。“国风雅集”区更是热闹非凡:猜灯谜的群众或驻足思索、或欢呼抢答,谜题里藏着国庆知识与传统文化的趣味融合;老师给孩童额头点上朱砂,一抹红印既是“启智”的祝福,也是文化传承的印记。最后,“万家灯火”祈福游书院环节,众人手提花灯漫步书院,灯光连成的星河,是对祖国、对家人最真挚的祈愿。
温情回响:文化惠民的双向滋养
这场活动不仅是文化的展示,更是情感的联结。“我们想搭建的,是一个让每个人都能参与、都能发光的平台。”外砂街道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协会秘书长黄金娥道出活动初心,“希望用文化的温度,吸引更多人加入志愿服务,让爱心在城乡间流动。”现场观众看完演出连连点赞:“节目专业、志愿者贴心,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 东溪青年英歌队教练王壮苗则带着队员们以舞传情:“我们为热爱和责任而舞,只想把潮汕文化的温暖传递给更多人。”
当双节的烟火渐渐散去,蓬沙书院里的文化余韵仍在流转。这场活动,以文化为纽带,让“家国情怀”与“小家团圆”在此共鸣,更让潮汕文化在新时代的“百千万工程”中,绽放出赋能城乡发展的鲜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