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龙湖区新海街道帮扶工作队由龙湖区委组织部、龙湖区环卫事务中心、龙湖区水务局、龙湖区统计局、龙湖区应急局等五个单位派员组成,自2021年7月开展驻街帮街扶村工作以来,工作队坚持与当地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通力合作,建立健全防返贫工作机制,通过最重要最关键的抓手“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精准施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主要做法如下。
一、明确职责,理清工作思路
帮扶工作队在区委组织部等组团单位的支持下,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引擎”,通过制订新海街道《全面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若干措施》等工作方案,推动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用好党建共建帮扶机制等几个方面推动街道的发展,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提供政治保证。
一是党的政策落实有突破。紧紧围绕以党建抓乡村振兴这个重要主题不松手,帮扶工作队积极主动作为,协助制订新海街道《全面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若干措施》,从支持文明创建、党建特色品牌申报、企业培育、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16条细化举措,突出政策引领,探索政府、社会、村民携手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机制。二是党的基层建设有突破。2022年七合村党群服务中心升级改造项目全面完成,2023年西南村坝尾和十一合艺术村党群服务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了2个“渔民之家”党员联络点,党的阵地建设延伸至最基层。三是党的共建帮扶有突破。五个帮扶单位各自发挥自身优势,通过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授课、帮扶单位党员交流和座谈等活动,整合优质资源,共同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和理论修养,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较好的理论基础。
二、取得的发展成效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如何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守住防止返贫底线是基础,持续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动力是关键。一是产业发展有突破。汕头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在区县、薄弱环节在镇街、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由于我街道是属于汕头龙湖区的纯涉农街道,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要想经济发展必须把产业发展起来,只能在土地上做文章。针对目前街道农用地丢荒和碎片化难题,不少耕地处于撂荒状态,帮扶工作队加大工作力度,强力推动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将农地集中连片整合打造,通过“四议二公开”民主决议,严格按照街道重大事项审批规定,统一纳入集体三资平台进行招投标,每年为各村居提高集体经济收益。另外一方面就是推动潮府颐养家园项目的建设落地,该项目由潮府文化集团和我街道六份村合作建设项目,由潮府文化集团负责建设相关问题,六份村负责土地的问题,该项目落成后将极大地提高六份村集体收入。二是乡村治理有突破。众所周知,乡村治理是难点,但乡村治理积分制是个好办法,帮扶工作队积极建言献策,和街道一起开创性地推出乡村治理积分制,该积分制将各类村级事物和农民行为量化,推动了乡村治理由“村里事”变“家家事”,并通过建立与积分结果挂钩的奖励和惩戒措施,将“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从而引导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治理工作,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小积分”发挥“大能量”,积出凝聚力,积出正能量,积出新风尚,补齐乡村治理短板,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注入新活力。三是人才培养有突破。近年来市场对茶艺师、母婴师等有较大需求,经帮扶工作队与街道民政部门进行沟通协商,特别针对建档立卡脱贫户中青年女性进行培训、毕业和上岗,截至目前,共开展技能培训426人次,带动就业1015人次左右。四是消费帮扶有突破。结合十一合艺术村美食街被广东省商务厅正式授予第二批“广东省粤菜美食街(城)”荣誉称号,帮扶工作队积极配合街道对十一合美食街结合重大节假日主题对潮汕美食进行包装,打造“198元套餐”“298元套餐”等产品,举办“中秋专场”“春节专场”“端午节专场”等消费帮扶专场活动,鼓励全市人民消费帮扶,同时工作队队员利用各自平台资源帮助扩大十一合美食街知名度并增加销售额。
三、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一)用好乡村网红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明确纳入“乡村网红”培育计划,将其作为新时期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城乡一体建设的重要举措。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历史阶段,“乡村网红”以其清新的面貌进入公众视野,展示了乡村生活的丰富与美好,映照着当代中国农民的文化自信与精神追求,体现了文化力量为乡村振兴带来的无限可能。
(二)用好用活党建共建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帮扶工作队充分发挥工作队党支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成员单位之间建立党建共建帮扶工作协调机制,围绕街道党建工作、发展规划、产业谋划等方面,拟定帮扶工作计划,充分发挥成员单位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工作力度,形成合力,达到组团帮扶“1+1大于2”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