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街道驻街帮街扶村工作典型案例
2024-10-12
汕头市龙湖区新津街道
汕头市龙湖区农业农村局

     根据上级有关驻街帮扶工作会议精神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在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驻新津街道工作队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配合街道干部群众,坚持协助各涉农社区开展工作,多管齐下助力乡村振兴。针对街道陈厝合城中村中各涉农社区的治理问题,驻街工作队协助街道,配合相关部室,多管齐下,创造性地探索建立“网格化+楼长制”基层微治理模式,全力打好打赢陈厝合城中村综合整治攻坚战。

一、基本情况

     自2021年开展驻街帮街扶村工作以来,新津街道驻街工作队已历经四届,参与帮扶工作的队员20人(次)。根据街道统一安排,驻街工作队成员根据各自派出单位职能和专业特点,分别下沉到街道各相关部室参与帮扶工作。新津街道陈厝合是汕头市规模最大的城中村,现有外来人口约11万人,历届驻街工作队也根据街道工作重点,协助街道不断积累城中村治理经验,结合“百千万工程”“创文”“巩卫”等多项工作同时铺开,全面推进陈厝合治理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二、主要做法

     陈厝合片区流动人口多,管理难度大,驻街工作队协助新津街道立足陈厝合片区实际,进一步创新基层网格化治理模式,探索建立“网格化+楼长制”基层微治理模式,延伸网格管理,形成“街道—片区—社区—网格—楼宇—住户”点线面结合的网格架构,全面打通社区治理“神经末梢”。

     一是驻街工作队协助街道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织密全域管理“运行网”。新津街道将陈厝合6个社区划分为29个治理网格,在每个网格配备网格长,由街道班子成员和社区两委成员共同担任,每个楼栋设置一名楼长,全面构建“街道—片区—社区—网格—楼宇—住户”点线面结合的社会治理网格工作架构。扎实推进党建引领乡村网格治理,聚焦网格员队伍规范化建设,建立《新津街道综合网格管理制度》《新津街道网格员培训制度》《社区综治网格员工作清单》《新津街道网格员考核制度》等相关制度,明确职责任务,促进履职尽责,推动提升网格工作效能。新津街道综执办、治安联防队在陈厝合开展巡查工作.jpg

新津街道综执办、治安联防队在陈厝合开展巡查工作

     二是驻街工作队协助街道强化网格管理培训,建强网格治理“服务队”。在陈厝合各社区广泛开展网格员培训工作,通过开展培训会、下发培训资料等,要求网格员创新走访排查、信息采集方式,熟练掌握本网格内的基本情况、社情民意和重点人员。组织社区网格员、城中村自建房楼长参加消防安全应急技能等专题培训,进一步提高网格员业务水平,强化网格员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夯实网格安全基础。

新津街道网格长带领网格员分片上门开展调查.jpg

新津街道网格长带领网格员分片上门开展调查

     三是驻街工作队协助街道深化“网格化+楼长制”工作模式,激活基层治理“大效能”。充分发挥网格员“前哨作用”,一旦发现矛盾纠纷或治安隐患苗头,第一时间调解矛盾纠纷、排查安全隐患。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组织网格员、志愿者深入片区,走村入户进行治安安全宣传教育并及时为片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组建“消防安全防范联动微信群”,让网格员、楼长等群体参与消防工作,及时掌握区域消防安全情况。重点聚焦特殊群体、重点场所,落实网格员、楼长建立专门台账,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情况能迅速响应、科学应对。广泛宣传吸纳合格人员,组建居委网格群、楼长群,通过微信工作群上下联动、分线管理,及时发现并快速处理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发现问题快速处理、多兵种联合作战、全员无缝联动的工作效果。

三、经验总结

     一是各尽所能,保证帮扶成效。驻街工作队队员根据各自派出单位职能,协助各自所在部室提升工作效能。比如,区发改局派出分管投资、行政审批的副局长带队,到街道协助指导专项债申办事项;区人社局队员利用工作特长,帮助街道人社部门完善相关工作操作系统;区住建局队员利用建筑专业技术特长,为街道涉农社区自建房的质量安全进行把脉定向等等。

     二是确保安居,筑牢发展之基。在发展的大环境下,城中村也离不开发展,发展离不开安全的社会环境。驻街工作队协助街道综治办等部室深入分析治安方面的重大问题,多方面采取措施,以实际行动提升城中村安全系数,让居民具有近在身边的安全感。

     三是持续发力,确保药效持久。陈厝合城中村问题复杂繁多,容易复发,且城中村外来人口众多,人口流动性较强。针对这一点,驻街工作队所在的发改、住建、工信等派出单位,协助街道联系电信、电力等部门,确保“清窗破网”“三线”整治工作持续开展,将各类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进行预判,防患于未然,让居民切实感受到整治工作成效。

     四是注重宣传,取得居民理解支持。驻街工作队协助街道文旅体部门,将各类节日作为契机,通过宣传手册、讲座等形式,向居民群众宣传防范电诈、新型毒品等知识。同时协助创新宣传方式,在村(居)宣传栏、公交站、公园等场所拓展建设宣传阵地,定期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各类宣传海报,增强城中村居民消防安全意识。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