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侨批’的那一刻,仿佛真的穿越到民国年间的潮汕!”在龙湖区外砂街道东溪村,游客陈女士正在体验《侨乡遗梦·东溪溯缘》沉浸式剧本游文旅项目,她手持泛黄的“侨批”道具,兴致盎然地穿行于古村落。将东溪村古村落精心打造为“活态博物馆”的背后团队,是来自广东行政职业学院的“鲸探文旅服务实践团”与“文兴潮韵实践团”。
这个夏天,龙湖区的城乡大地上活跃着一群青春身影。来自2025年龙湖区“双百行动”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青年大学生,用知识与创意为乡村教育添彩,为社区发展赋能,让优质资源在田间地头绽放活力。

文旅破圈:剧本游激活侨乡记忆
今年盛夏,龙湖区外砂街道东溪村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穿越大戏”——沉浸式剧本游《侨乡遗梦·东溪溯缘》正式启幕。
该项目由龙湖区政府联合广东行政职业学院精心打造,依托“双百行动”的智力支持与资源整合,将东溪村的古村落转化为“活态博物馆”,让游客在互动体验中感受侨乡文化的深厚底蕴。
剧本游以民国时期侨批史为脉络,巧妙地将东溪村的十里榕堤、书斋、祠堂等历史遗迹串联成线,融入“金东溪传说”、潮州大锣鼓等非遗元素,让玩家化身“批脚”,在潮汕俗语对答、侨批路线拼图、潮乐简谱解密等环节中完成任务,亲历华侨的拼搏历程。
为确保项目的可持续性,活动期间还同步举办文旅从业者专题培训,由广东行政职业学院的专家团队授课,内容涵盖文旅网红IP打造、乡村文旅产品开发、文创产品设计等,为当地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教育帮扶:墙绘美育点亮乡村
自2025年暑期以来,龙湖区“双百行动”专班牵线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广东行政职业学院,组建8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近百名师生深入7个街道19个社区,围绕文旅创新、教育帮扶、产业赋能等方向精准发力。一系列“接地气、有实效”的举措,让“高校所能”精准对接“县域所需”,让青春力量成为撬动乡村振兴的“新杠杆”。
在龙湖区的新溪街道北中村,一面超100平方米的《潮汕乡韵》墙绘成为村民争相打卡的新地标。这幅由广东行政职业学院文化旅游学院“潮汕乡韵实践团”与新溪中学学生共同创作的艺术作品,不仅美化了村容村貌,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美的种子。
实践团师生深入北中村、下头合村,紧扣乡土风貌,将潮汕文脉融入乡村墙面,打造出触手可及的文化景观。同时,他们还与新溪中学达成深度合作,通过专项课程带领学生学习设计创作思维与实用技法,提升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和艺术审美素养。
此外,广东行政职业学院的多支实践团还在渔洲中学开设非遗漆扇制作课,在龙腾街道开设公益成长营,用潮汕方言直播助农……

资源破壁:校地协同精准赋能
“编程课上孩子第一次敲出代码时的兴奋,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乡村教育的渴望与潜力。”广东行政职业学院计算机学院志愿者李同学,深深为在渔下小学支教的所见所闻触动。在“百千万工程”的背景下,进一步促进乡村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教育资源均衡,正是“双百行动”的初衷。
龙湖区“双百行动”专班通过走访调研,摸清了乡村学校的特色课程需求、社区老人的政策讲解需求、农产品的销路拓宽需求等,形成了详细的需求清单。同时,专班牵线广东行政职业学院组建了7支特色突击队,涵盖计算机、公共管理、文旅等多个专业,形成“专业对口+按需匹配”的资源矩阵。
师生们带着课程、技术、创意深入乡村,开设编程、非遗、心理辅导等支教课程,设计IP形象、墙绘景观、直播助农……一张“靶向服务”清单,让高校智慧与乡村需求同频共振。
展望未来:长效共赢的创新路径
如今,“双百行动”正日益成为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促进高校人才链与地方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服务高质量发展大局的关键抓手。以《侨乡遗梦·东溪溯缘》沉浸式剧本游项目的成功落地为例,从剧本游的创意落地到文旅人才的精准赋能,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双百行动”已走出一条“项目驱动、人才支撑、长效共赢”的创新路径。据悉,未来校地双方将在深化文旅项目合作、完善人才培育机制、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三方面持续发力,这正是“双百行动”校地结对共建模式赋能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和有力印证。
当高校力量遇上乡村发展机遇,当青春活力碰撞乡土文化资源,不仅让一个个创新项目绽放光彩,更催生出教育均衡、文旅兴旺、民生改善的“乘数效应”。这个夏天,龙湖区的乡村大地上,青春的故事仍在继续——它们写在孩子们的笑脸上,画在村落的墙面上,更刻在校地协同助力乡村振兴的坚实足迹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