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龙湖普法 > 普法宣传
擦亮法治底色 赋能乡村振兴——北中村多措并举推进法治乡村建设
  • 2025-07-24 16:06:34
  • 来源:汕头市龙湖区司法局
  • 发布机构:汕头市龙湖区司法局
  • 【字体:
  •   中村位于龙湖区新溪街道北部,面积4.0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万余人。作为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村,北中村两委干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市、区八五普法规划为抓手,立足基层治理需求,通过村委阵地优化、户外广场打造、法治队伍建设、普法活动开展“四维发力”,将法治元素融入村庄肌理,把法治信仰写进乡风民俗,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一、持续巩固优化基层治理阵地,让“小阵地”释“真能量”

      “过去开村民代表大会,吵得面红耳赤;现在走进村委,先学法再议事,和气多了。”一句朴素感慨,见证法治阵地给乡村治理带来的悄然蝶变。

      村委办公楼门厅最显眼处,就是法治图书角,《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手册等图书一字排开,群众办事顺手就能翻阅;右转几步,社区综合治理中心敞开大门,法律明白人常驻窗口、村居律师定期坐班,坐诊式答疑、上门式调解,把群众来访接待、公共法律服务、矛盾多元化解整合成一站式服务;夜幕降临,外墙LED屏滚动播放宪法公益广告,村民纳凉时抬头就能追剧学法。阵地建设让法律条文看得见,更通过服务让法治温度摸得着,真正实现抬头见法、驻足学法、遇事找法

      二、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将“小条文”变“真场景”

      以“荒地焕新”为切口,北中村将村委会大门对面昔日杂草丛生的空地改造为法治文化广场。广场以“法槌”雕塑开篇,高悬的槌形美陈稳踞端头,无声宣示法律威严;中轴铺开“立法长卷”,串起1954年首部宪法、1982年现行宪法、2018年宪法修正案及多部部门法诞生节点,将宏大叙事转化为村民抬眼即见的“法治年轮”;步道两侧,普法宣传标语错落有致,与休憩座椅、夜景灯光融为一体,成为夏夜纳凉、拍照“打卡”的首选;广场外围,宣传栏动态上新未成年人保护、交通安全、反诈维权等主题海报,法治文化阵地由此实现由“点”到“线”的延伸,让法治在北中村有了可触可感的日常场景。

      三、选优配强“法律明白人”队伍,以“熟面孔”赢“真认可”

      天刚放亮,北中市场掀开第一缕雾气,一声美雄来了!便从摊位间蹿出。应声而来的,是连任两届的法律明白人谢美雄——村两委委员、综治中心副主任、人民调解员,多重身份让他成了村民最熟悉的身影。哪条道路有状况、哪家邻里起摩擦、哪户老人想立遗嘱,村民的第一反应不是往上报,而是掏出手机直接发到美雄的微信。一句好的!我来去,成了他24小时在线的法治承诺,也道出熟面孔赢得真认可的密码

      “村里人选、村里人信,北中村坚持这一标准,把像美雄这样热心、善沟通、懂政策的熟面孔请进法律明白人,同时配套实行结对共建、季度培训、群众打分队伍机制让法治队伍始终保持活力。如今,法治在北中村不再是生硬的外来词,而是人人挂在嘴边的心头好

      四、积极开展乡村普法宣传活动,用“硬资源”促“真法治”

      绕乡村普法宣传工作,上级部门在行动,市普法办、市司法局把舞台搭进北中村文化广场,“戏古论今话德法”潮剧普法沙龙一开嗓,传统唱腔与鲜活案例同台碰撞,台下掌声、笑声此起彼伏;龙湖区普法办、司法局趁热打铁,把“护航百千万普法在行动”主题集市摆进同一片广场,20余个摊位一字排开: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未成年人保护……红色横幅高悬,普法购物袋、清凉小扇、通俗折页免费派送;龙湖区委政法委、区普法办再接力,把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民法典宣讲乡村行送进村口专家用方言拆解民事纠纷、婚姻家庭等身边事,村民边听边点头,手机拍照不停;再到日常,村居“法律明白人拿着案例讲,群众围着摊位问,咨询声此起彼伏……一场场接地气、高质量的普法活动化作一粒粒法治种子,在北中村的土壤里悄然生根,法治由此成为乡村生活的新风尚。

    相关附件:
    相关稿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TOP】【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龙湖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