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汕头市龙湖区图书馆 > 图片新闻
博看听书丨藏在“四书”里的千年智慧:读懂它,便读懂了中国人的精神底色


信息来源:汕头市龙湖区图书馆     发布时间:2025-08-08     访问量:-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重要的经典著作,也是中国人传统价值观的主要源泉。它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要义。从修身齐家的个人成长路径,到治国平天下的宏大理想,从“仁者爱人”的道德追求,到“中庸之道”的处世哲学,“四书”以凝练的文字,道尽了中国人对生命意义、社会秩序与宇宙真理的永恒思索。当我们聆听这些跨越千年的典籍,不仅是在聆听文字,更是在触摸一个民族的精神脉络,寻找安顿心灵、理解世界的终极答案。

《大学》

儒家修身治国的总纲领

图片

①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②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③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

成书背景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所作,宋代朱熹将其从《礼记》中抽出,与《中庸》《论语》《孟子》并列,成为“四书”之首。

核心思想

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三纲领”,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八条目”,构建了从个人修养到社会治理的完整逻辑链条。


《中庸》

儒家处世与修养的平衡之道

图片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②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③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成书背景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于《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朱熹将其独立成篇后,成为儒家“心法”的核心载体。

核心思想

以“中庸”为核心,主张“不偏不倚、过犹不及”的处世智慧,强调“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将“诚”视为万物本源和人性修养的最高境界。


《论语》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智慧录

图片

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

成书背景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是儒家思想最直接的载体,语言简练却蕴含深刻哲理。

核心思想

以“仁”为核心,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其思想体系贯穿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处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为政以德”)等多个层面,展现了孔子作为“万世师表”的思想全貌。


《郭继承精讲〈孟子〉》

儒家理想主义的巅峰之作

图片

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②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孟子》

成书背景

《孟子》由孟子及其弟子编撰,记录了孟子的言行与思想。孟子被尊为“亚圣”,其思想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核心思想

提出“性善论”,认为人性本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等是与生俱来的道德萌芽;强调“仁政”,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同时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