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兜牢特殊群体生活保障底线
强化社会救助兜底民生保障。城乡低保补差水平不低于当地现行水平,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及时高效处置预警信息,实施精准化救助。加强对特殊困难老年人的探访关爱服务,实现建档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全覆盖。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省定最低标准提高到2375元/人/月,散居孤儿(含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提高到1536元/人/月,集中供养、散居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分别按照集中供养、散居孤儿的保障标准执行。
牵头单位:区民政局、区财政局、各街道
二、加强重点群体就业保障
为重点群体提供稳定就业保障,建设并运营2个以上基层就业驿站,提供就近、灵活、便民的求职招工等公共就业服务。募集就业见习岗位超430个。开发储备超20个公益性岗位,重点安置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的就业困难群体及脱贫人口等。2025年实现新增城镇就业7500人以上。落实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就业补贴等政策,吸引超300名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到龙湖稳定就业。高质量推动“南粤家政”“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工程,组织培训超2300人次以上。
牵头单位: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三、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新增公办基础教育学位2000个以上。建设1个街道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中心,培育2个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共同体,完成天境海岸幼儿园等10个幼儿园的设施配套和修缮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推进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6.0个以上。创建1所以上义务教育乡村温馨校园。为240间中小学课室更新多媒体一体机。深入推进龙湖教育“万家”品牌矩阵建设,加强校家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和全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将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从每生每年6000元提高至7000元,学前教育、普通高中阶段生均拨款政策向特殊教育倾斜,惠及残疾学生300名以上。
牵头单位: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局
四、优化医疗健康服务供给
确保龙湖医院新综合楼、区中医医院(新溪社区医院)改造项目、新建区疾控中心投入使用,启动珠池医院门诊大楼、龙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建设龙湖区互联网医院(慢性病综合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技术串联优质医疗健康服务资源。在综合商超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布设一批AED设备,同步开展AED使用与应急救护培训,切实提升应急救治水平。开展妇女盆底功能障碍免费筛查1000例、0—6周岁儿童孤独症免费筛查1200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免费筛查2800例。为超4000名孕产妇免费提供出生缺陷项目产前筛查,为超5000名新生儿免费提供新生儿疾病筛查。
牵头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五、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
加强安居宜居保障,启动7个老旧小区开工改造,推动小区道路及小区外附属道路整治约3万平方米、雨污分流改造约14公里、供水管网改造约20公里等。同步服务“一老一小”两个重点,对7个小区实施适老化改造,规划新增楼道适老化扶手,开展无障碍坡道改造,改造健身休闲和儿童游乐设施场地等,为超过1360户居民改善基本居住条件。
牵头单位: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六、进一步完善区域交通路网
加快推进潮汕大桥、昆仑山路(汕汾路—中阳大道)、南岭路(金鸿公路—中阳大道)等8个在建市政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总里程约17.4公里;全力拉通外砂路(国道—东横路口)、珠峰北路(汕樟北路—龙江路)、老汕樟路(下埠桥闸—国道)、津湾东一街(望洋山路—中阳大道)、南翔路(迎宾路—滨砂路)等5条道路;谋划启动迎宾路(南翔路—汕汾路)、韶山路(汕昆高速—汕樟北路)、韩津路(金鸿公路—中阳大道)、龙江路(岳麓山路—韶山路)等4条市政道路约6.1公里建设,计划投资约6.7亿元。进一步提升核心区道路环境,改善龙湖东部农村片区、产业园区交通路网功能,增强群众通行便捷性、安全性。
牵头单位: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区工业园区管理办公室
七、提升城市内涝综合防御能力
开展龙湖区全域排水管网系统提升改造工作,对236条区管道路、共304.46公里现状管网进行清淤检测及修复。重新划分雨水排水分区,新建9个强排泵闸及68.52公里排水管网,补齐管网建设空白区,贯通雨水排放新通道。完成11个内涝点综合整治,全力消除内涝积水点位。
牵头单位: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八、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提升
按照“宜林则林,宜竹则竹,宜草则草”原则,利用“四旁”“五边”、村前屋后见缝插绿,实施绿化美化工作,完成乡村绿化43000株以上目标。推动龙腾街道妈屿岛绿美森林乡村项目建设。建设10个以上主题林,积极营造全民爱绿护绿良好氛围。开展农村地区“四小园”管养品质深化提升行动。建设“美丽庭院”78处。扎实推进农村厕所、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三大革命”,推进“三清三拆”。推进上蓬围涝沟渠系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渠道工程三期)建设,对上蓬围片区9条渠道实施整治,整治长度约15公里。聚力打好“三线”整治攻坚战,重点推动典型街道、村居“整线成片”改造,迁改光缆、用户线超2000皮公里。
牵头单位:区委组织部、市自然资源局龙湖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水务局、区妇女联合会、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发展和改革局
九、提升食品、药品安全抽检水平
对我区获证在产的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环节生产经营主体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全年共计不少于2560批次。开展药品监督抽检超65批次,严格落实不合格药品核查处置,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开展田间地头食用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抽检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率达到100%,田间地头食用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每月不少于100批次,全年共计不少于1200批次,定量检测全年不少于780个。新增放心消费承诺单位超100家,线下无理由退货承诺店超12家,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牵头单位: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农业农村局
十、开展高质量文旅惠民活动
持续培育文体品牌,全年举办5场以上爱乐市民音乐会等文化品牌活动。推动基层公共文体设施提质升级,积极盘活现有公共文体资源,到2025年年底,全区每万人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力争超过1500平方米,全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力争超过3.4平方米。进一步丰富辖区体育社会组织门类,力争举办1场以上全区性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每周开展1场次“非遗进校园”“英歌舞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活动。策划综合旅游精品线路1条。
牵头单位: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