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龙湖区爱乐市民音乐会
创办于2012年5月的龙湖区爱乐市民音乐会已悄然走过九个年头,这个群众基础扎实、艺术氛围浓厚的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早已成为城乡居民休闲娱乐的新方式。2019年,龙湖区爱乐市民音乐会入选第三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创建名单,为此,龙湖区专门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专项及配套资金使用制度,确保示范项目创建工作顺利开展。今年,为切实推动爱乐市民音乐会的创建工作,龙湖区把办好惠民音乐会,加快构建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落到实处。
两个“首次” 在实践中创新音乐会举办形式
首次登上电视荧幕
受疫情影响,去年以来许多演出计划被打乱,但音乐会主承办方及各演出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将舞台从剧场搬到网上、电视屏幕上,推出了形式各异的线上演出,做到疫情防控和演出任务两不误,让群众足不出户也能体验丰盛的文化节目。2020年底,为坚持疫情防控,减少人员聚集,音乐会主办方提前策划2021年新年音乐会,邀请汕头广播电视台提前录制2021年龙湖区首场爱乐市民音乐会“锦绣小康——春之声线上新年音乐会”,并于2021年2月14日(正月初三)晚8点在汕头文旅体育频道播出。这是音乐会首次采取电视录播形式,面向更广阔的受众群体,展示优秀群众文艺节目,扩大示范项目的影响力。
首次深入村居社区
2021年4月14日,龙湖区第二场(总第59场)爱乐市民音乐会“侨韵•漂洋家书”潮语歌曲专场音乐会在侨属侨眷较多的外砂街道蓬中村举办。这是爱乐市民音乐会首次走出龙湖翰苑剧场,深入村居社区开展演出,线上线下吸引了超过4万多人次同步欣赏音乐会,获得了市民群众的高度评价。良好社会效益的背后,是音乐会主办方深入挖掘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将音乐会与本地社区村居的人文积淀相结合的有益尝试。接下来,主办方还将以区文化馆总分馆制为抓手,推广“乌兰牧骑”等文艺轻骑兵形式,充分整合、发挥区、街道、社区(村)公共文化设施、人才资源、组织体系等方面的优势,将音乐会办到群众家门口,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用接地气、沾露珠的方式对接群众需求。
两场“会议” 在对话中创新音乐人才机制
搭建人才协作平台
进入6月份,因疫情防控,爱乐市民音乐会原计划演出任务再次延缓举办。在此期间,主办方于6月召开爱乐市民音乐会示范创建第二季度工作会议。八个音乐会孵化基地的负责人及汕头优秀文艺人才参与会议,就优化音乐资源配置,整合优质资源,统筹协调分工,创新运营机制等各个方面沟通商讨,并为示范项目终期验收工作和十周年活动建言献策。与会人员提出要立足音乐会平台继续创新,重视音乐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形成相关机制。目前,音乐会统筹策划主要采取两种做法,一是主办方“出题”,承办方“答题”;二是承办方“出题”兼“答题”,同时依托汕头市音乐家协会和项目孵化基地,对民间优秀的音乐艺术中心实施指导、整合,优化再生。今后,将在不断吸纳各类音乐人才、优秀团队的基础上,围绕音乐会构建一个可以源源不断地为音乐会提供演出资源的服务体系,为音乐人才、优秀团队建立协作关系,搭建协作平台,方便各类音乐人才、优秀团队围绕音乐会不同主题贡献各自的优势资源。
建立人才资源库
“炫彩之声”音乐院校在读潮籍大学生(研究生)音乐会是龙湖区爱乐市民音乐会中的精品节目,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先后有近一百三十名潮籍音乐学子登上舞台展示才艺,该音乐会已成为潮籍音乐学子用自身所学回报家乡,锻炼提高才艺水平,感恩社会,感恩家长,感恩师友的平台。7月1日下午,主办方召开“炫彩之声VI”音乐院校潮籍大学生音乐会筹备会,多名音乐院校潮籍研究生参会。主办方在会上提出继续通过爱乐市民音乐会平台,努力挖掘培养本地音乐苗子,建立健全全国音乐院校在读潮籍大学生(研究生)跟踪通联制度,吸引更多音乐艺术新生力量参与爱乐市民音乐会的惠民演出活动。具体做法为,一,以区文化馆的名义,由汕头市悦韵艺术中心爱乐市民音乐会孵化基地在每年7月毕业季主动联系各艺考培训机构和专业辅导老师,收集登记当年度考上全国各音乐院校和音乐专业的本科学生;二,联系组织这批学生于9月开学季前到音乐会孵化基地报到,适时召开集中座谈会,介绍龙湖区爱乐市民音乐会相关情况;三,为每一位学子专门建档,及时更新考学,就业信息,保证孵化基地和潮籍学子之间的常态化联系,全力打造一支扎根于群众、善于做群众文化的高水平音乐人才队伍,源源不断为音乐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音乐人才和音乐产品。
此外,主办方不断完善《广东省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创建项目——龙湖区爱乐市民音乐会项目示范创建终期工作总结》报告,以确保项目顺利通过终评,同时,提前策划2022年爱乐市民音乐会十周年活动,整理编辑音乐会十年大事记,策划视频宣传,进一步擦亮音乐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