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汕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外砂街道李厝村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创文作为重要工作、重要政绩、重要抓手和重要目标,通过拆违拆占,把部分土地进行三资交易,并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建设,推进创文工作再上高阶,以“开门红”赢得群众喝彩。
一、以“拆”为抓手,整治乡村“顽疾”。
外砂街道李厝村积极响应号召,坚持“自拆+帮拆”原则,自5月以来,顺利拆除了西堤李厝段、李厝炮连桥两侧及北怡路等违章搭建物及湖心大道137间临时商铺,解决了多年的历史遗留问题,拆除面积约8.58万平方米,跑出了拆违的“李厝速度”,拆出乡村文明新空间。据了解,今年来外砂街道坚持党建引领,统一攻坚, 采用“排查摸底先行、入户动员先行、化解矛盾先行”的工作模式,按照“先热点后冷点,先难点后易点、“先外后内推进”的工作原则,由街道牵头,作为主体统一组织拆迁行动,落实各村排查历史违章搭建物,建立详细台账严格督查,确保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违建清拆整治工作。以网格为单位,针对性地告知业主拆违的原因、形势、决心,并结合多种方式在全街道范围内营造“凡违必拆,还利于民”的强大声势,阶段来,全街道累计开展整治行动33场次,参与整治行动近3000人次,拆除违建面积约32.354万平方米。
(图为湖心市场拆违前后对比图)
(图为北怡路拆违前后对比图)
(图为李厝村西堤路拆违前后对比图)
二、以“资”为保障,壮大集体经济。
为进一步盘活经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李厝村将视线瞄向拆迁后的土地资源,村领导班子紧紧围绕市、区、街道的工作部署,精准发力、因地制宜,重点解决村民最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村“两委”班子利用空闲时间向村民代表宣传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全力推动村集体资产通过“三资”平台交易,提高村集体收入,为乡村振兴及文明创建注入经济营养。据了解,今年来该村积极追讨历史拖欠租金150多万元,依法依规完成土地资源“三资”交易193宗,涉及金额约7500多万元。
(图为李厝村“三资”交易现场)
三、以“建”为关键,打造宜居新村。
为打好“拆建”组合拳,李厝村针对村内交通基础设施短板突出、临时集市环境卫生差等民生问题,借助创文工作契机,积极规划重建湖心市场。目前,李厝村已进行测量及初步设计,计划建成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两层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的综合生活集市,集中经营水产品、蔬菜、干货、生活用品等。同时湖心大道在完成拆迁后预计投入约1200万元进行道路改造升级,设置双向六车道及双向四车道,中间设置2米宽绿化带及路灯,两侧设置步行道,道路采用雨污分流的下水道系统。另外,李厝村在拆除了外砂河西岸4.2万平方米的违建后,谋划建设一个占地约60亩的休闲公园,满足群众休息、游览、锻炼等需求。为缓解周边的停车压力,李厝村还将利用拆违后土地分别在江堤路李厝村、北怡路、滨砂路规划配设3个停车位,预计新增400多个停车位。
(图为湖心市场效果图)
(图为湖心大道效果图)
(图为休闲公园效果图)
四、以“创”为契机,提升环境水平。
按照区、街道工作要求,李厝村按照创文工作部署将全村划分为5个网格,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村干部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全员参与,严格对标对表、查漏补缺,阶段来,共计清理牛皮癣800多处,转运垃圾杂物约1000多车次,整治占道经营、乱吊挂、乱堆放现象600多宗。据了解,外砂街道在今年全市街道(镇)第二轮创文考核评比中排名靠后,随后该街道知耻而后勇,迅速化压力为动力,制订整改方案,坚持实行“1+9+N”拆违联动机制,重点整治违章搭建、环境卫生、黑臭水体、交通秩序等痛点难点,全体机关干部职工下沉到村上墙公示,实现街、村两级干部全员参与,形成创文强合力,同时严肃工作纪律,强化督查整改,并创新启动村级自评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外砂街道2020年创文(村)提质升级对标创建迎检自查考核评比工作方案》,由街道纪工委、创文办、督查室三部门对各村进行自查考评,通过主动揭丑、精细整改、奖惩并重的方式,充分激发了各村创文升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阶段来,全街道督查发现环境脏乱差、占道经营、牛皮癣、乱堆放、乱吊挂等问题3千多条,各村、各职能部门重点围绕问题清单,不间断整改,整改率达84%,共计清理牛皮癣9200多处,转运垃圾杂物约2600多车次,处置占道经营、乱吊挂、乱堆放现象2400多宗,彻底扭转创文落后局面。
五、以“细”为基础,做好重点工作。
李厝村拆出信心,创出干劲,村民的点赞和认同,更是激发该村两委干部狠抓各项重点工作。据了解,今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95010部队拟征用李厝村农用土地约10亩,用于战备建设,由于该项目属于国家和军队“十三五”规划重点建设工程,李厝村高度重视,全体干部全力开展征地工作,并于4月28日通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提前完成工作任务。
(图为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部队征用土地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