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4万平方米清拆违建上种出生态绿廊、让8468万元集体增收从闲置土地里破土生长、打造新能源汽车“地标圈”为镇域经济带来内生动力……一个个数字、一场场蝶变,正是“百千万工程”在汕头市龙湖区龙祥街道的生动诠释。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龙祥街道着力构建“1123”发展格局,即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一个主攻方向”,打造“一社区一主线”,布局泰山—汕汾“两轴”生态经济带,推动“智慧农业发展区”“工业综合集聚区”“生活生态宜居区”三区建设,因村施策,加快把辖区资源禀赋转变为经济优势,把乡村发展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潜力板”,奋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龙祥范例。
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之年。龙祥街道“两轴工程”已初见成效,以泰山路(南北向)和汕汾路(东西向)为核心发展轴,统筹推进“一纵一横”产业与环境双提升工程,正通过优化空间布局、强化要素集聚、提升路域环境,推动两大主干道沿线高质量发展,演绎着“产城人”共融的鲜活故事。
■ 从市容提质到植绿成廊
“两轴”生态经济带的打造,非一日之功,首要下功夫的就是市容环境。
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龙祥街道通过开展汕汾路、泰山路环境卫生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对道路两侧乱堆放、乱吊挂、乱张贴等影响市容秩序行为进行清理整治。同时,街道对沿路商铺超门店经营、占道经营等现象进行治理,处罚18宗罚款共计7100元。
当沿街铺面秩序渐归井然,市容提质的号角又在柏油路上吹响——龙祥街道对泰山中路全路段洒水抑尘,防止扬尘污染,每日增加洒水2次;对车容不洁、未取得准运证运输建材、运输渣土撒漏行为进行整治,处罚20宗罚款共计38800元。
不仅如此,在此基础上,龙祥街道坚持“拆违治丑,拆围建绿”,清拆泰山路、汕汾路两侧违法建设面积18.4万平方米,拆除泰山路两侧铁皮围挡约1.5公里。
打扫“屋子”好迎客,迎来的是植绿成廊的新风貌。街道见缝插绿,沿路种植火山榕、竹子等绿植2800棵,在泰山路西侧地块种植黄花风铃木250株,让市民享受“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与“两轴”沿路的幸福公园、崇文公园、如龙革命树广场三大特色公园串联呼应,形成立体绿化生态廊道,提升城市品位。
■ 从资源盘活到产业地标
一边是对环境的整治提升,一边是对资源的盘活利用。在龙祥街道,深入化解农村集体“三资”交易超法定期限合同历史遗留问题,成为当地促进资产资源增值、提高集体经济效益的利刃。
阶段以来,泰山路、汕汾路两侧的集体用地和厂房通过“三资”平台交易26宗,涉及面积3.99万平方米,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468.52万元,让老旧厂房、闲置土地焕发新活力。例如,龙祥街道对如龙社区汕汾路北侧约8亩土地进行清理平整并重新出租;汕汾路新兴社区集体用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三益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新建厂房。
沉睡的土地焕发新生,产业升级的引擎也随之轰鸣启动。泰山路、汕汾路作为交通要道,正是龙祥汽车贸易优势产业集聚发展的“主动脉”。
龙祥街道依托泰龙汽车城交易市场平台,瞄准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通过引进理想、智己、蔚来、小鹏、零跑、问界、乐道等近十家新能源汽车品牌,打造新能源汽车“地标圈”,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抱团发展”的发展模式,让汽车消费市场成为镇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如今,走进龙祥街道,辖区现有26家品牌4S店,121家汽车销售企业,并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形成“销售+维修保养+检测”全产业链,推动汽车贸易产业集群培育。
龙祥街道通过“两轴驱动”,书写着产城融合、生态优先的现代化发展篇章。接下来,龙祥街道将进一步深化“两轴”生态经济带内涵,增强辐射能力,着力推动城乡协同与民生共享、产业能级与环境品质跃升,实现从“两轴驱动”到全域共兴共美,为“百千万工程”城乡融合发展提供“龙祥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