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 枝叶总关情
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基本生活和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水平是2024年我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事关全市特殊困难群体的民生福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民政局积极落实,聚焦困难群众、特殊群体和民生关切,切实兜牢民生底线,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需求。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基本生活和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水平将按计划完成全年任务。
今年1月1日起,我市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月每人872元,城镇低保补差水平不低于每月每人688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每月每人817元,农村低保补差水平不低于每月每人402元。目前,我市农村低保标准占城镇低保标准比例为93.7%,远远高于省定75%的要求,在粤东西北地区排名第一。 除了低保标准的提高,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标准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全市城镇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为每月每人1396元,全市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标准为每月每人1308元,分别达到城乡低保标准的1.6倍。此外,半自理(半失能)和全护理(失能)的特困人员月护理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每人688元、每月每人1376元,进一步提高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的护理保障水平。 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市各区县在今年6月底前已全面完成城乡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及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两项提标工作。截至10月,全市已有33092户、89037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4168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 低保户谢先生向记者表示:“现在每个月的低保金多了一些,家里的基本生活开销有了更好的保障,感谢政府关心我们这个群体。” 在残疾人保障方面,我市同样不遗余力。自今年1月起,我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02元、270元。目前,全市已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近2.1亿元,其中,生活补贴资金0.5亿元,护理补贴资金1.6亿万元。 蔡先生表示:“这些救助补贴资金都用于基本生活和购买药品,生活有所保障。还有社区工作人员总有来看望慰问我、关心我,要不然日子真是没法过。” 孤儿作为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之一,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理应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保障。我市自今年1月起,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费提高至每月每人2295元,散居孤儿(含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费提高至每月每人1484元。同时,我市还严格落实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数据的动态管理,确保他们在失去亲人关爱的情况下依然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悠悠万事 民生为大 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制度性保障,救助标准持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会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关注并着力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基本生活和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水平,织密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据统计,今年1-10月,全市共支出低保、特困、孤儿等困难群众救助资金5.87亿元,预计全年支出达7亿元左右;已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近2.1亿元,其中,生活补贴资金0.5亿元,护理补贴资金1.6亿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