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发龙湖区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2011-12-13
汕头市龙湖区人民政府
  为进一步推动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特编制龙湖区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龙湖区农业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龙湖为主线,坚持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及中央一号文件等党在农村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措施。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推进现代农业效益农业的发展,逐步提高我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竞争力,有效地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十一五”期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4.7%。
 
  一、基本情况
 
  龙湖区行政区域面积103平方公里,2010年全区总人口3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9人。2010年全区农业总产值8.6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7134元;粮食播种面积42889亩,总产量18112吨。
 
  二、主要特点
 
  (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1、特色主导产业稳步发展。我区充分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着力把蔬菜生产和畜牧养殖作为特色农业培育。2010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82028亩,总产量19.4万吨,产值4.2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48﹪;生猪出栏量10万头,家禽出栏量390万只,肉类总产量1.45万吨,畜牧业产值3.2亿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37﹪;全区已初步形成以蔬菜生产、畜牧饲养为主的特色农业。
 
  2、农产品加工业有效推进。我区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效益农业的重要突破口,加快农产品工业化步伐,打造成潮汕小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2010年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约有300家,加工量约10万吨,农产品加工率约38%。
 
  3、农业龙头企业初具规模。我区积极实施带动战略,按照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目前全区已拥有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龙头企业正逐步与农户形成连结机制,初步实现了农户+基地+企业的发展态势。
 
  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逐步发展。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按照民办、民管、民益的基本要求,立足主导产业,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全区已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个,带动农户引导农民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规范化管理。
 
  5、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我区积极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使更多的产品获得认证,为品牌建设奠定基础。至2010年全区已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6个共6312亩,已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16个,绿色食品7个,著名商标3个。有效地提高了我区名优农产品的知名度。
 
   (二)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加强农业科技试验。一是建立了6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设立高毒农药替换、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和低毒低残留农药示范试验区;二是设立优质旱粮生产试验推广基地,推广优质旱粮种植;三是设立狮头鹅良种饲养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及时推广禽畜良种、饲养方法、饲料品种、药品以及适时防疫,带动全区专业化生产;四是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
 
  2、注重农产品质量检测。针对我区主导农产品、名特优产品的特点,制订农产品检测制度,使检测工作逐步走上经常化、法制化轨道,不断提高我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3、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逐步运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加快全区农业信息化建设,目前我区正逐步建设“农信通”等农业科技信息工程,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为农民提供供求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气象信息等信息服务资料,使信息服务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
 
  4、提高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积极落实各级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农业耕作、排灌、植保、收割等生产环节的机械应用,积极扶持农产品加工设备的引进建设,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目前全区已拥有农产品现代加工生产线近30条,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278台套。
 
  5、狠抓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基本农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议案等项目建设,不断完善我区农田基础设施。近年来已完成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个,投入资金308万元,改造农田3250亩;在建项目3个,改造农田1500亩,资金145万元;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良好的生产条件。
 
  (三)现代农业保障体系逐步落实
 
  1、财政投入逐年增加。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各级优惠政策,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不断加大,专项资金逐年增加。近年来共争取到上级各项扶持补贴资金近5000多万元,这些资金的受益主体为广大农民群众,覆盖全区所有农户。
 
  2、引导鼓励增加社会投入。综合运用补助补偿等手段方法,引导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农民增加生产投入,提高科学种养和集约化经营水平。
 
  3、逐步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对植物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设立动物疫病防控监测点,及时掌握全区动物疫病发生动态,制订预警应急预案,鼓励农民参加农业生产保险,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
 
  4、深化农业农村改革配套。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切实保证农民土地承包权、生产自主权和经营收益权。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村股份合作改革。强化“一事一议”制度的监督和落实,加强和完善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建设,强化对村居财务行为的约束,设立镇级农村财务会计代理中心,实行会计代理制,逐步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三、存在问题
 
  总体上看,我区的农业发展受到资源、市场和发展空间等多重因素的制约,还存在不少深层次和普遍性的问题及困难。主要包括:
 
  (一)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步伐不快
 
  全区农业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且呈逐年减少趋势,农业组织化程度较低,机械化程度偏低,规模效益较差。同时,农业结构调整与稳定粮食生产之间也存在较大矛盾,既要提高农业效益,又要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考评指标,难度很大。
 
  (二)农业管理、服务机构不健全
 
  按照目前农业管理情况,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农机监理等管理服务人员严重不足,特别是各街道镇的农业管理机构更是残缺不全,机构人员严重缺乏,使一些农业事务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滞后,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机制不健全,对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生产经营的监管乏力,尤其是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难度很大。
 
  (三)专业技术人才贫乏,人员整体素质较差
 
  全区具有中专或初级职称以上的农科技术人员数量很少,科研人才严重缺乏。基层农业服务机构和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服务网络不全,技术队伍不齐,与当前繁重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农技人员接受在职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专业知识老化严重。
 
(  四)农产品加工流通滞后
 
  农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加工、流通相对滞后,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农产品流通仍以传统的市场批发和集市贸易为主,现代流通方式发展缓慢,新的流通机制尚未有效形成,导致高产低值、产销失衡现象时有发生。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规模不大,农产品加工率偏低,且大部分属于初级加工,农业产业链不长,产品附加值不高。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订单农业不规范,带动农民增收能力不强。
 
“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 时期(2011~2015年), 是我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全区农业发展规划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认真总结“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正确把握形势,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对“十二五”时期全区农业发展作出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我区农业发展将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市委、区委全会精神,以科技兴农、产业带动和可持续发展为战略,结合我区实际,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以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为目标,以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为核心,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重点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耕地面积创值率,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至2015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3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5万亩,总产量2.5万吨,蔬菜播种面积8.5万亩,总产量25万吨,生猪饲养量19.5万头,家禽饲养量700万只,肉类总产量1.7万吨,农业总产值保持稳定增长,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15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
 
  三、发展重点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提升农业设施、农业组织和农业科技水平,积极发展都市高效生态农业,不断增强农业经济功能、生态功能、服务功能。实施菜篮子工程,引导农业特色产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协调发展,完善农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标准体系、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大力发展现代种养业。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地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要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各具特色的优特产品和主导产业。农产品深加工实现较大突破,到2015年,农业商品率达到95%以上,全区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5%以上。
 
  (二)农业龙头企业有较大发展。力争至2015年区级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0家以上,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至15家,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总数达到1万户以上。  
             
  (三) 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建立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高的农业名特优品牌。继续推进“一镇多业,一村一品”特色“三高”农业商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推进李厝食用配套蔬菜、五香溪家禽等“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四)农产品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在现有农产品市场布局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一批产地专业批发市场,以此构建初、中、高级市场合理布局、辐射力强、功能互补的比较完善的市场体系。   
                           
  (五)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实现较大发展。
 
  (六)科技兴农取得新进展。农业标准化生产实现较大突破,建立完善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高,精品农业、品牌农业有较大发展。
四、发展措施
 
  (一)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要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处理好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的关系,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认真开展查荒灭荒,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鼓励和扶持种粮大户发展粮食规模经营,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增加种粮农民收入。强化粮食生产技术服务工作,加快优质良种、增产技术、节水生产技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扎实开展粮食优质高产活动,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
 
  (二)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建立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加快农科技术推广应用
 
  在巩固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使我区的农业支柱产业蔬菜和畜禽在质量、产量、效益得到明显的提高,形成产业特色突出、设施农业逐步形成规模、效益明显提升的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管理新格局。
 
  把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作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的重要途径来抓,全面加快示范基地设施建设,完善生产、经营体制,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农业现代化创造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一是建立优质高产水稻示范基地,建设内容包括高产稳产农田基础设施体系的建设,农业机械化、杂交稻良种的引进、抛秧新技术推广等示范功能。二是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设立高毒农药的替换、推广应用生物农药和低毒、低残留农药示范基地;抗性优良品种的引进、推广、改良以及化肥的合理施用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三是建立良种禽畜饲养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及时推广禽畜良种、饲养方法、饲料品种、药品以及适时防疫,带动全区专业户生产,切实提高规模效益。
 
  (三)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业经济效益
 
  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扩大农业标准实施示范,逐步实现大宗特色农产品按标生产。针对我区主导农产品、名特优产品的特点,完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残留、微生物含量等方面的监测,增加检测品种,完善检测手段,拓展检测领域,增强监测能力。尽快建立全区农产品质量监测网络,建立和规范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信息报告发布和责任追究制度,逐步实行农产品标识、质量可追溯和市场准入制度。强化农业投入品和生产环境监管,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进一步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防止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积极引导农产品质量体系和生产环境认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注册农产品商标,打造农业品牌。
 
  (四)发展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充分重视农业龙头企业在推进农业产业经营的重要作用,落实扶持政策措施,加强引导服务,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增资扩产、技改创新、规范管理、做强做大,引导龙头企业通过合同契约、资产参与、投资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利益联结机制,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为大型农业龙头企业集团。以此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带动农民增收。要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加快农产区工业化步伐,把我区打造成潮汕小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引导企业在大力发展蔬菜等加工产品的精深加工上取得重大突破,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单一品种为主向精深加工、多元品种为主转变,全面提高农产品加工率以及农产品加工产值。
 
  (五)完善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体系,推进农业市场化建设
 
  一是要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支柱产业和大宗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大力培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突出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进一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为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提供良种良法、农资供应,产品销售、信息咨询以至信用贷款、农业保险等方面的服务,依法保护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的合法权益,坚决查处侵害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合法权益的行为,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并加强行业自律,树立行业形象,加快形成“小生产,大市场,小基地、大群体”的农业生产经营格局。二是要加强农村市场建设。根据现有基础和物流流向,建成专业批发市场、集贸市场、零售市场相结合,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市场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直接、多样、便捷、有效的配套服务,实现农业产业向流通领域延伸,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同时积极组织涉农企业参加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交易会,努力促进农产品生产、销售。
 
  (六)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进一步加强以农田排灌渠系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全面调查、制订规划、落实责任、分期实施”的原则,以建设农田防渗渠道、排灌设施,发展节水农业为重点,制定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和出台政策措施,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切实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工作,要从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人民食物安全出发,严格控制工业“三废”排放和农业环境污染,保证农业生产用水和居民生活用水安全。继续推进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步伐,加快已立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工作力度,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产出能力,增强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七)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
 
  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流转服务组织,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引导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连片规模化经营,发挥规模效益。
 
  (八)加强农科技术培训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提高农业科技整体素
 
  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掌握1-2门实用技术的农业专业生产队伍。同时加大农科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提高相应待遇,吸引人才,逐步提高我区农业科技的整体素质。
 
  (九)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加强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要把林业建设作为环境生态建设的主体工程来抓,为我区现代化农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协调的生态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要以生态公益林建设为重点,改善结构,突出特色,增强活力,全面加大对湿地红树林、农田防护林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努力实现增资源增效益。
 
  (十)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脱贫奔康的步伐
 
  要着力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能力。要进一步抓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等扶贫开发工作,落实对口帮扶责任制度,发动挂钩帮扶的部门,尽责尽力,为贫困村居和农户办实事好事;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科技扶贫,帮助贫困村居和农户发展优稀水果种植、禽畜养殖、蔬菜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工作,逐步带动经济发展,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十一)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
 
  要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打造名镇名村示范村,带动农村宜居建设的意见,集中力量在全区打造一批名镇名村示范村,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社会文明全面进步。力争在2012年至2013年创建2个市级名镇,分别为外砂镇和新溪镇;至2015年创建市级名村10个和区级示范村28个。确保完成上级要求的力争到2015年,全区有20%的镇建成市级名镇,10%的村建成市级名村,30%以上的村建成区级示范村的目标,引导和带动全区新农村建设上水平、上档次。
 
  (十二)建立健全机制,促进农业发展,
 
  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各级各部门出台的各项支农政策措施,加大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要切实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确保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标准化、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农林牧渔技术推广等专项资金落到实处。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投资农业,鼓励和支持农民创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农业投入。要进一步严格农业专项资金和项目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农业专项资金立项、申报、审批和使用管理行为,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截留农业专项资金,确保农业专项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强化农业专项资金项目的监督检查,对农业重大项目,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评估论证,发挥资金投放的效益。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