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发龙湖区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2011-12-28
汕头市龙湖区人民政府
  “十二五”时期,是龙湖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幸福龙湖、首善之区”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的攻坚时期。根据区委《中共汕头市龙湖区委关于制定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区政府《龙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省、市科技发展规划的总体安排,为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对龙湖区经济社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推进龙湖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龙湖区科技发展主要成效
 
  “十一五”期间,龙湖区将科技创新作为破解龙湖区经济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坚持“紧抓自主创新不放,紧抓科技强区不放”的发展思路,全面实施自主创新、科技和知识产权强区战略,先后制订出台《龙湖区优秀专利项目奖励办法》、《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努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十一五”期间,龙湖区的科技工作综合实力持续增强。龙湖区连续被国家科技部评定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至2010年底,全区按国家新标准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32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7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7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55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89家,省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优势培育企业20家。这些科技型企业所承担的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占立项项目的96%以上。
 
  作为工业经济主体的园区经济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也取得了快速发展。2003年7月经广东省科技厅批准成立的“广东省龙湖民营科技园”, 园区总面积9030亩。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以龙盛工业区为中心的生物技术产业、以珠津工业区为中心的新材料产业、以龙新工业区为中心的电子信息产业、以万吉工业区为中心的光机电一体化产业、龙湖、珠池工业区为中心综合产业的“一园多区”的发展模式。2008年,龙湖民营科技园被国家科技部、国家民营科技促进会评为“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
 
 
  “十一五”以来,龙湖区积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新材料、生物化工、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与环保节能等龙湖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比重逐年增加,“十一五”末分别达到168.33、38.48亿元,占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各为40%,较“十五”末各增长232%、222%。
 
  “十一五”期间,龙湖区着力培育特色产业专业镇,壮大产业集群规模,促进镇级经济的发展。2007年龙湖区获准建立国家火炬计划汕头市龙湖输配电设备产业基地和广东省火炬计划汕头龙湖输配电设备制造产业基地,是粤东地区输配电设备制造业最为集中、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2010年输配电产业实现产值63亿元,已基本形成了高低压开关柜产品系列,变电箱、电源变压器及配电设备产品系列,电线电缆系列,电器机箱及金属构件等四大类产品体系。到目前,全区已拥有“潮式工艺毛织服装”、“包装印刷”、“电力电器”、“日用化学品”4个省级和“电子”1个市级技术创新专业镇(街道)。五个专业镇已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产业聚集呈规模化发展。
 
 
 
“十一五”期间,龙湖区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技术与产品创新,提高创新产出水平,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全区共有259个项目列入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共获得扶持资金5019万元。实施区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75项,下达扶持资金4491万元。有7个项目列入省专利技术实施项目,15个项目列入市专利技术实施孵化项目。科技和专利技术实施计划的顺利实施,较好地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2006至2010年,全区共取得省级科技成果鉴定9项;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6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汕头市科学技术奖22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项;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突飞猛进,“十一五”期间,龙湖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累计分别为6014件和3041件,有2个项目获得汕头市专利奖金奖,7个项目获得专利优秀奖,9个个人获得优秀专利发明人称号,“一种淡水有核再生珠的养殖方法”发明专利项目获得2009年度广东省专利奖金奖。
 
 
龙湖区高度重视公共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工作。2005年建成龙湖区科技创新服务大楼(基地),大楼占地面积10.35 亩,首期建筑面积6135平方米。创新服务基地设立龙湖民营科技园技术创新中心、专利技术实施孵化基地和汕头软件园龙湖园区,为我区企业提供了一个技术创新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十一五”期间有32家企业带38项专利技术入园孵化。科技创新服务基地已逐步成为我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到目前,全区85%的科技型企业设立了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6个,龙湖区已初步形成了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体、技术创新中心为支撑,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及各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组成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十一五”期间,龙湖区政府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构建了良好的科技发展政策环境,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工作的深入开展。龙湖区先后与汕头大学签订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与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签订建设发展输配电设备特色产业方面的科技协议,构筑起与高校科技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区属企业积极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进行联合攻关和技术创新。到目前,全区共有60多家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产学研结合关系,合作项目60多项。
 
 
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龙湖区的科技事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具有良好发展势头,但科技发展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
 
 
科技服务网络化、信息资源和科技资源共享化尚未真正形成,区生产力促进中心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已经建立起来的创新服务平台区专利技术实施孵化基地、汕头软件园龙湖园区,由于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尚未形成,未能很好地为入孵企业提供科技创新的条件;专业镇未能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引领作用,技术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从总体上看,辖区的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正在不断增强,但相当一部分企业主对自主创新的思想认识仍不到位,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还不够,干部职工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支持、参与创新的氛围还不十分浓厚。
 
 
龙湖区目前的整体企业规模偏小,企业粗放型、加工型偏多,创新主体的综合实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还不高。以外砂镇750家织服装企业为例,小规模、作坊式的企业占了九成以上。在工业企业从业的科技人才严重缺乏,尤其是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科技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资源紧缺。
 
 
龙湖各辖区民营中小企业多数融资能力差,主要靠自身积累滚动发展,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中小企业科技投融资和担保机制尚未建立,财政投入有限,风险投资机制未能形成,全社会创新投入不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科技综合竞争力为主线,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将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增强产业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产学研和科技合作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重点领域的技术跨越,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增强持续创新能力,为推动龙湖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龙湖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1.坚持重点突破、统筹推进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选择一批对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创新水平高、产业带动性强的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项目,整合资源,加强集成,突破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瓶颈,引领龙湖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坚持企业为主、政府推动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创新活动的效率和效益;同时重视政府宏观调控手段的作用,强化政府对科技创新的公共服务和战略管理职能,深化政府引领的政产学研合作联盟效能,有效地推进科技产业化和产业科技化。
 
  3.坚持创新发展、优化环境
 
针对龙湖区经济社会领域存在的关键技术难题,积极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再创新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手段;深化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政产学研合作、“三创”载体、高层次人才培育等机制体制创新,争当全市自主创新、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1、总体目标
 
  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和产业发展规律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科技园区为载体的产业发展体系,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以政府资金为引导、银行资金为支撑、创投风投资金为补充、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使区域、产业、企业、产品竞争力有明显提高,印刷包装、输配电设备制造、日用化工及新材料的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全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达到全国先进县(区)水平,基本实现创新型城区的目标。
 
  2、具体目标
 
­­  ——全社会R&D占地区GDP比例达2.2%以上;
 
  ——区财政科技投入占本级财政一般决算支出比例达2.5%以上;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以上,技术自给率达到60%以上;
 
  ——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累计分别达到12000件以上和7000件以上,每百万人专利申请量达到3220件,每百万人    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300件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以上;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达到50%以上;
 
  ——财政科普经费投入持续增加,至2015年达到全区人口人均1.10元以上。
 
 
  1、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重点发展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包装印刷、生物医药等龙湖特色支柱产业,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提高我区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紧跟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前沿,重点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进一步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突出发展国家火炬计划汕头光机电设备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汕头龙湖输配电设备产业基地和五大专业镇特色产业。
 
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使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广泛应用现代技术,全面提升制造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引导制造业企业推广应用节能、环保、资源节约型技术和产品。
 
  2、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培育科技型企业梯队
 
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功能配置,形成以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主导,民科园技术创新中心为支撑,专利技术实施孵化基地为依托,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及各专业镇技术创新平台组合构成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有效地促进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扎实开展。
 
选择一些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根据企业不同的成长阶段的特点,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加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和省市级民科企业认定工作,积极推进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
  3、深化产学研合作,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围绕我区特色支柱产业产业链及技术链的重点节点,选择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关键技术、行业共性技术的进行联合攻关,申报省级产学研示范区,进一步提升企业乃至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同时,择优支持企业参加科技特派员专项计划,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
 
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一步加大对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扶持,积极做好市、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认定工作。
 
  4、促进专利试点工作,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区工程工作为契机,逐步建立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加快“专利技术公共服务平台”、“龙湖区专利技术实施孵化基地”和“特色产业运用知识产权推进工程”项目的建设,择优扶持部分条件好的街道(镇)搭建专利技术公共服务平台,选择若干家基础较好的行业协会开展行业知识产权试点、重点扶持一批高新技术方面的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项目进入基地实施孵化和产业化。促进企业专利试点工作,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逐步在全区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能的支柱产业。强化专利保护力度,引导行业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积极引导企业、公民加强知识产权自我保护、行业自律和行业维权上。配合市知识产权局开展打击专利侵权和冒充专利行为,保护专利权人和公众的权益。开展重点街道(镇)、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推动名牌带动战略。
 
  5、加强科普宣传工作,推进科普示范工作体系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科普法》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着力抓好四大重点人群的科学普及工作。推进科普示范创建工作体系建设,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开展科普进社区、科技下乡活动。以提高青少年科技素质为重点,积极开展科普进校园和科技创新活动。在全社会广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
 
 
  1、光机电、输配电产业
 
以国家火炬计划汕头光机电设备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汕头龙湖输配电设备产业基地为依托,充分发挥输配电设备特色产业基地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作用,引进、开发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传感技术,开发生产智能化、自动化程序更高的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完善基地上下游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扶持重点龙头企业的发展,引导输配电设备制造向高压、超高压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保持产业可持续发展,形成行业区域品牌。
 
  2、新材料产业
 
在现有形成的新材料产业基础上,重点发展具有节能环保新型建筑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化工添加剂、新型包装材料、精细化工,组建一批高层次的科研平台,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的应用,抢占行业的技术高点,提升产业科技含量,打造龙湖新的经济支柱。
 
  3、生物医药产业
 
要在基因工程技术和医药生物技术的转化和产业化两方面实现新的突破,积极引进、生产附加值高的生物工程制品,加快DHA微藻、多功能复合微生物发酵剂等一批高技术生物工程新制品的研发、产业化步伐,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4、高端电子信息产业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产业,加强电子信息技术在社会管理部门和社会服务行业的普及应用。积极发展国家重点技术改造行业和新兴产业的配套产品,引进、开发通信与网络设备、电子信息应用新产品。大力扶持软件产业的发展,以汕头软件园龙湖园区为载体,引进一批软件企业,逐步形成集开发、推广、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软件企业群体。实施政府上网工程,大力推广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技术和政务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提高政务行政信息化水平。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政策环境
 
加强党委和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坚持党政一把手对本地区科技进步与创新负总责,完善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切实发挥各级科技领导小组的作用,定期研究科技工作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效能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加强科技政策的宣传,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鼓励和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强科技政策与财税、金融、产业政策等的衔接配套,进一步完善创新激励政策,重点围绕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推动实施一批具有较大力度的新思路、新政策,以进一步优化龙湖区的自主创新环境,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工作的主动性、系统性和预见性。
 
 
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放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本级科技经费投入的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幅度。加强对全社会科技投入的引导和带动,引导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增加对企业的科技投入,带动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形成以财政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集资和引进外资为补充、优惠政策作扶持的多元化、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
调整政府科技投入结构,加大对重大科技专项、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投入,加强社会公益性研究、公共平台建设和科技人才队伍的支持,形成更加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投入结构。改进和完善财政科技投入模式和机制,采取后补助,省级以上重大项目配套经费、探索科技产业化项目实行贷款贴息等方式,发挥政府创新加强对政府科技投入的跟踪管理和绩效考核,进一步提高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
 
  依托现有骨干企业,加强与央企、省企的对接,着力引进一批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引进一批区域性总部企业或研发、销售中心。大力引进战略性战略投资者,鼓励其向优势区域、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项目聚集,着力营造投资热点。
 
 
充分整合龙湖区的科技资源,加大科技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力度,提升区内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有效组织、优化和整合本区科技资源,提升公共科技服务水平,搭建具有基础性、开放性和公益性的科技服务平台,重点抓好科技培训平台、科技中介服务平台、投融资平台、对外科技合作四大平台建设,为高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科技创新创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重点建设: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主要包括科技文献检索、数据共享等服务机构;科技咨询(评估)服务平台,主要包括科技项目咨询、申报受理、评估及科技业务培训等服务机构;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主要包括行业公共技术服务、创新技术产品开发、研发和实(试)验协作、检验检测服务等服务机构;科技合作服务平台,主要包括高新技术孵化中心、高新技术会展中心、技术产权交易中心和高新技术创业中心等科技交流合作服务机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积极培育本地专利代理服务机构,引进外地专利事务所。
 
 
重点围绕科技资源共享、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公共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公共平台的运行管理、降低全社会创新创业成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科技服务环境等环节,研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依法保护科技人员在从事知识、技术创新活动中应当享有的权利,依法协调单位与个人之间在职务技术发明和成果转化中所产生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依法界定产学研结合中各合作方的知识产权权属。同时要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和激励措施,构筑知识产权参与分配的机制。要将对发明人的奖励和报酬与其发明创造的效益挂钩,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和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积极性,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增强企业、科研机构、市民和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知识产权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保护创新者的合法权益。积极开展专利行政执法,及时解决知识产权纠纷,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学研结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积极探索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科技人才选拔、培养、引进和任用新机制,实行人才开发与提高使用效益、扩大人才总量与结构优化、引进人才与自主培养、高层次人才与一般性人才培养并举,为龙湖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采用各种形式做好人才选拔、培养工作。既要重视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又要重视应用开发、技术推广型人才及有科学知识的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努力培养一批具有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的科技创新带头人。
 
  结合产学研合作工作的深入,加强与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大企业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特别是要着力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模式,推动一批由高校与企业合作建设的“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本科生、研究生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需求的对接。对相对成熟、成效显著的实训基地,龙湖区将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予以扶持和倾斜,并将实习基地的建设效果纳入科技型企业的相关考核及评估指标体系,作为政府资助其科技项目的指标。
 
  强调以产学研合作和校(院、所)企合作为纽带和载体,鼓励实引进、软引进、虚拟引进等多种引进方式相结合,促进项目引进、研发机构及研发团队整体引进等,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用好现有优秀人才,提高龙湖区产学研人才引进的整体规模和水平。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和具备条件,探索高校与企业联合申办工程硕士点、博士(后)和院士工作站,将对申办成功的工程硕士点、博士(后)和院士工作站给予补贴和政策支持,为龙湖区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引进创造条件。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鼓励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效、效尽其酬,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改革科技奖励制度,按照规范奖励、提高奖励力度、突出重奖的思路,完善科技成果奖励办法,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