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区外经贸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3-04-22
汕头市龙湖区人民政府
汕头市龙湖区人民政府

  一、“十一五”外经贸发展情况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龙湖外经贸在困境中奋起、负重中拼搏、发展中寻求突破的五年。五年来,我区外经贸工作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扬求真务实精神,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发展观念,破解发展难题,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外贸出口取得快速恢复性增长,吸收外资稳步发展,对外经济初见成效,有效推动全区经济协调、稳步、健康的发展,为“十二五”时期的外经贸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十一五”期末,全区出口总值达到10.2亿美元,年递增10%;“十一五”期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02个,其中,新项目37个;累计协议投资总额2.74亿美元,合同外资额1.47亿美元,实际吸收外资2.37亿美元;“十一五”期末,实际吸收外资5997万美元,比“十五”期末增长45%,“十一五”实际吸收外资年均增长8%。

  (一)外贸进出口总量逐年增长。“十一五”期间,除了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有所回落外,全区的外贸进出口呈逐年增长态势,尤其是“十一五”最后一年各项指标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大幅度增长。出口逐月攀升,增速平稳。外贸进出口总量超越金融危机前数值,基本消化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到2010年底,全区的进出口总额超20亿美元,年均增长11.06%;其中外贸出口超11亿美元,外贸出口年均增长7.56%,外贸进出口形势喜人。

  (二)出口贸易结构转型趋势明显。“十一五”期间,龙湖区的贸易结构也在悄然转变。外贸出口中,从2005年底的加工贸易的比重占六成到2010年底的一般贸易比重占六成,龙湖区贸易主线从加工贸易转变为一般贸易,贸易结构得以优化。龙湖企业改变贸易方式,涌现出不少新的出口龙头企业,同时加工贸易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三)外贸主体在不断壮大。“十一五”期间是我区外贸经营主体快速成长期。全区从事外经贸经营实体从“十一五”初期的339家,(其中出口206家,进口133家)到“十一五”末期共计616家(其中出口386家,进口230家),增长了81.7%。特别是去年外贸经营者登记的权限下放到我区后,民营经济的发展加速。至2010年底,内资企业出口46075万美元,占外贸出口的41.13%;进口36101万美元,占外贸进口的36.78%,内资企业在外贸中所占的比重和其在“十一五”初期相比分别提高了20.36和18.1个百分点,逐步成为外贸进出口的重要力量。

  (四)外贸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五年来,龙湖区的主要出口商品架构一直以服装、电线和电缆为龙头。值得关注的是塑料玩具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出口的龙头产品。“十一五”期间机电产品在出口产品所占的比重显著增强,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液晶显示板这一高科技电子产品也超越了传统的鞋类、箱包成为出口的主要产品。

  (五)拓展国际新兴市场成效显著。五年来我们积极开拓国际新兴市场,成效显著。对外出口的国家和地区也从“十一五”初期的130个增加到目前的152个。据2010年底海关数据显示,龙湖区对墨西哥、拉丁美洲、南非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速分别为121.76%、62.38%、47.94%,远远高于总体出口增速。与东盟的外贸出口也呈增长态势,尤其是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以来,东盟已成为龙湖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对东盟出口11400万美元,增长14.78%;进口18769.8万美元,增长79.15%。

  (六)实际利用外资稳步增长。“十一五”期间是我区实际吸收外资发展最快的五年,“十五”期末的实际吸收外资4128万美元,2010年完成实际吸收外资5997万美元,创近十年来新高,比“十五”期末增长45%,年平均增长8%,实际吸收外资总量连续保持在全市各区县的首位,为全市利用外资工作做出突出的贡献。

  (七)利用外资质量逐步提高。跨国公司到我区投资不断增多,目前已有德国汉高、日本矢崎、东光、东京元件、明治制药、美国沃尔玛等10多家国际著名跨国公司在我区投资兴业;企业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电子行业比重提高,电子机械类产值的比重由原来的10%提高到现在的47%左右,逐步取代服装主导的地位;拥有超声显示器(二厂)、天阳模具、骏码凯撒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

  (八)产业结构形成多元化发展。企业产品质量提高,拥有一批知名度高、有品牌、有规模的企业,如凯撒、预发、拉威尼尔等品牌和企业,逐步转变以往的纯加工生产格局,凯撒等13家企业及品牌分别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免检产品、广东名牌产品及广东著名商标称号;商贸服务业取得新的突破,自2006年第一家外资商贸企业汕头利高服饰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已申报批准6家贸易公司,有12家生产性企业增加分销经营范围,在全国大中城市设立零售分店,凯撒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在深圳证交所成功上市交易,成为我区第一家上市交易的外商投资股份制企业。

  (九)利用外资全方位发展。外资来源涉及的国别地区从原来主要靠传统的香港地区,逐步扩大到欧美、东盟等全世界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外资的进入形式从原来以设备直接投资为主向资金、技术合作转变,外资并购、直接投资商业贸易领域有新突破,企业增资扩产提升传统产业是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利用外资形式更加多样化。

  二、 “十二五”外经贸发展面临的形势

  思考、谋划“十二五”的发展,需要客观分析、清醒认识“十二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现实基础和制约因素。放眼未来,应该说,“十二五”的国内外环境对龙湖外经贸的发展是机遇大于挑战。一是外向型经济有其发展空间。从国际环境看,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但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没有改变,这都为龙湖对外开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二是区位优势依然存在。从国内环境看,国家实施珠三角《规划纲要》和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省委、省政府对汕头实现“五年大变化、十年大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出台了扶持措施,这为汕头加快改革和发展,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提供了广阔空间。新东区的建设进一步凸现龙湖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三是政策的调整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扩内需调结构政策的实施,增长方式的转变,为我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通过培育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加注重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进程,着力推动增长方式由外延粗放型向内涵集约型转变,改变目前依靠高能耗、高物耗促增长的局面,无疑将使我们能够积蓄更多的能量和动力用于“十二五”的建设与发展。虽然外贸经济延续快速增长势头,但我们也清醒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外商直接投资后劲乏力对外贸发展的制约。从2007年起连续3年实际利用外资同合同外资对比出现倒挂,土地资源问题突出,制约新项目发展,而新增项目大部分规模较小,对外贸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压力。二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当前企业反映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普遍上升,制约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使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日益严峻。此次恢复性增长依然沿着原来的路径在走,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的任务仍面临很大挑战。三是国际贸易环境不容乐观。当前世界经济复苏步伐蹒跚,经济基础不稳固,全球消费市场疲软,消费信心低迷,外需不足持续,经济复苏仍是缓慢曲折的历程,加上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给外贸出口造成新的困难。四是国家取消外资税收优惠政策,实行内外两税并轨,对外商投资企业逐步实行国民待遇。鼓励投资政策从原来的区域性向产业性转移,经济特区的优惠政策已基本没有。土地资源缺乏仍然是制约利用外资的主要瓶颈。我区地处于中心城区,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少,缺乏引进规模大的生产性项目的优势,新项目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业用地。通关环境和投资成本加大。汕头港通往世界各国的直航班轮航线和班次仍较少,出口要转口增加环节,铁路、公路、空港等仍存在问题,再加上用工难、费用高等因素,增加企业成本,制约企业的发展。

  三、龙湖区外经贸“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为主线,涵盖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打造国际贸易销售渠道、积极扩大进口、培育新的外贸竞争优势这四个方面;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招商引资思路,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抓住重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传统产业的档次;发挥优势,培育新增长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夯实外源型经济基础,使我区利用外资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把龙湖区外源型经济提高到新的水平。

  主要目标:努力使龙湖的外经贸发展融入我市的“三大产业振兴计划”,力争到2015年实现全区的进出口总值达      

  32.4亿美元,年均增长10%,外贸出口18亿美元,年递增10%;外贸进口14.4亿美元 ,年递增10% 的目标。争取在未来五年,实际利用外资年平均递增15%,到2015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21亿美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02%。

  (一)进出口贸易

  1、做强一般贸易保增长。要通过全方位开拓市场,通过重点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各种参展活动。力争保住传统出口市场,大力开拓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新兴出口市场。加快培育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自主营销的“三自”产品的出口,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在不断做强一般贸易出口的同时,要注意外需与内需的均衡,使内外需保持一定的比重。

  2、转型升级调结构。要围绕省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目标,支持加工贸易企业从贴牌生产向委托设计、自主品牌生产转型,积极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加工贸易在国际分工中的收益份额。力争 ODM、OBM比重达70%以上,加工贸易内销额较2008年实现翻番,以企业扩大内销为切入点,鼓励企业扩大国内采购和国内销售业务,开展国内品牌贴牌和做ODM业务。

  3、拓展进口促平衡。要抓住当前国际市场因汇率变化而使产品价格较低的有利时机,积极扩大进口,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保持区域间的外贸均衡。要积极利用好国家对鼓励进口的资源、设备、技术的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积极引进鼓励类的设备和技术,改装传统产业,实现产业升级。

  4、转变增长方式打造产业集群。引导企业加大在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品牌培育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打造出口骨干企业集群。重点做大万吉的光机电和外砂的毛织出口基地等品牌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形成产业集群优势,确保外向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发展民营经济添动力。我们要正视目前民营经济在我区工业经济总量和外经贸中所占的比重不平衡的客观事实,充分利用我区的区位优势,努力使民营经济成为 “十二五”时期外向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十二五”期间,应进一步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体制障碍,应好各种扶持措施,将民营经济这个发展动力添足油、加足劲。

  6、积极 “走出去”拓市场。当前是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最佳时机。“十一五”期间,我区已有多家企业成功的到境外投资办企业。我们要积极利用好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的优惠政策,在“十二五”期间继续引导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建立跨国公司,运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综合能力,逐步建立全球生产贸易体系。

  7、及时调研明方向。我们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变化,针对未来不确定因素多的局面,及时发现蕴含的机遇和挑战,做到心中有数,沉着应对。通过加强对外经贸运行的监测分析,掌握经济发展动态,及时提出对策措施;要针对当前国际贸易争端多发态势,密切关注动态,多渠道了解信息,及时向企业公布“两反一保”预警信息,随时做好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准备。

  8、创新理念优服务。要在“十二五”期间再创佳绩,需要我们在观念、工作机制上进行更深入的调整与创新,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加快“大通关”建设,降低投资成本,培育引资载体,搞好服务环境的科学化,努力建设服务型窗口、责任型窗口、法制型窗口和廉洁型窗口。

  (二)吸收外资

  1、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转变招商引资方法。一是转变招商引资思路。从“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转变,有选择地引进外资,着力优先引进节能减排型、技术密集型、效益型,高附加值、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产业链和供应链较长的项目;从“绿地招商”向“褐地招商”转变,鼓励现有企业增资扩产,提升传统产业,实现工业园区二次创业开发,有效地整合土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加大资金的投入提高综合效益;从“有形招商”向“无形招商”转变,引进国外的先进核心技术而不是单纯的设备,引进世界著名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管理人才、管理理念,提升我们的品牌意识、创新意识。二是要创新招商引资模式。采取小分队走出去约定上门招商,通过当地的行业协会、商会民间机构和中介机构联系,邀请客商组团来汕头龙湖参观考察,有重点、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招商;各种经贸活动和招商活动是推介龙湖、扩大影响的有效途径,积极参加省市组织在世界各国举办的各种经贸活动和推介交流活动,搭建招商平台,加大推介力度,通过活动宣传龙湖投资环境,通过交流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加强与外商投资协会、台商协会、龙湖海外联谊会以及各地的潮商协会等社团的联系,增进感情,促进稳商安商,以侨引商,以商引商工作;利用网络招商,通过政府网站平台,设立投资指南专页,将有关投资政策、环境、资料、办事程序等投资服务信息在网上宣传,实行网上招商。

  2、强抓招商引资重点,夯实外源型经济基础。一是要加强重点国家地区的招商。要加强欧美地区、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招商;加强同东盟等地区国家的合作,寻找经贸互补,拓展发展空间,转变以往以香港地区为主的区域限制;积极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活动,发挥龙湖区台商比较集中的优势,加强与台商的交流活动,争取在引进台资方面有新的突破。二是抓住重点产业项目招商引资。要引进发展投资总部经济,争取更多投资规模较大的项目进来,特别是引进世界五百强企业及行业跨国公司到我区设立投资总部,发展总部经济形成带动效应;充分发挥龙湖区的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引导外商投资发展金融、物流、仓储、服务及商业贸易领域的产业,鼓励发展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电子商务、专卖店、专业店等现代流通组织形式,使服务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以现代服务业为新的增长点。

  3、挖掘现有企业资源,提高外源型经济效益。一是以外源带动内源促进内外源经济融合发展。利用龙湖区民营企业自身条件较好的基础,引导民营企业、国营企业实行外资并购,通过并购吸收外资和外商联合参与经营,以外源带动内源,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使企业做强做大,促使外源经济本土化,提升本土企业的素质和竞争力,使外源经济发挥出更好的效益。二是努力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扶持一批国家重点培育出口企业和广东省重点培育出口企业,发展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引导企业创建品牌、名牌,增强产品出口的竞争力;积极引导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从初加工向深加工转换,从加工业向自主制造业转换,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效益;鼓励外源型企业拓展国内市场,参与国内市场竞争,建立国际与国内两个市场,增强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

  4、提升管理服务质量,优化投资软硬环境。一是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领导,成立专门领导机构,负责督促检查有关职能单位招商引资工作的落实情况,协调解决招商引资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落实责任制,把招商引资工作落实到有关职能部门和各街道(镇),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作用;加大扶持力度,制订相应的优惠措施和激励机制,有效地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尤其对有发展潜力的老企业增资扩产,应给予支持,帮助解决用地或厂房的问题。二是改善服务质量。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口岸等联检部门的沟通联系,理顺各种通关问题,创造一个大通关环境;做好在谈项目的跟进落实,对有投资意向的客商落实专人跟踪,提前介入项目的洽谈工作,在政策上给予指导,争取洽谈一个成熟一个;提高办事效率,尽量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将办事程序对外公布并承诺,在业务窗口实行首问负责、二次终结制。三是努力解决制约外源型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强土地集约经营,对我区的闲置土地(包括可利用的村居自留用地)、空置厂房、空置写字楼、空置商铺进行清理,依照政策进行盘活,优先考虑重点发展的项目,缓解用地供需矛盾;抓住新一轮土地总体规划修编契机,争取外砂镇蓬南工业区和新溪镇津东工业区进行扩区、升级;将万吉、珠津工业片区周边农田保护区调整置换到“圈外”,增加工业用地供给。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