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区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9-03-04
汕头市龙湖区政府办公室

 

  ——2009年3月2日在汕头市龙湖区第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龙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李耿坚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是我国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也是金融危机开始影响经济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市委九届四次全会和区委四届四次全会精神,围绕当好全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目标,团结带领全区人民不断解放思想,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园区经济、规模经济、品牌经济、民营经济、服务经济、总部经济,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较好地完成了区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6.27亿元,增长12.5%,增速位居全市各区县首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64亿元,增长23.1%;城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4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626元,分别增长7%和3.1%。

 

  ——特色经济成效明显。园区经济有新突破。投资2000万元建设珠津工业区南扩配套设施,理顺青年农场等历史遗留问题,加快南扩控制性详规、园区配套、韶山路南段规划报批工作,公开拍卖出让用地,引进7个电子电气、医药项目。规模经济不断壮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户,年产值超亿元工业企业达49户。318户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39.9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73.8%,增长16.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6.25亿元,增长18.5%。六大产业集群实现产值204.9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5.4%。品牌经济焕发活力。企业踊跃争创名牌,拥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驰名商标2个,省名牌产品14个,著名商标29个。全年专利申请量1068件,增长20.4%,其中发明专利91件,发明专利件数跃居全市首位。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4个项目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新增省级民科企业2家、市级民科企业3家,龙祥街道通过省科技厅日化制造技术创新试点专业街道评定。我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区民科园荣获全国先进科技产业园称号。民营经济发展活跃。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总数达1.73万户,增长15.2%;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6.22亿元,增长15.2%,占GDP的36%。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潮宏基等4家企业完成上市辅导,冠华等14家企业积极筹备上市,南洋电缆等3家企业进入省民营百强企业行列。服务经济亮点凸现。启动实施“三区三食街”发展规划,初步形成国瑞建材、创美药业、众业达电器三大物流配送中心,引进华星商务等2个酒店项目,蓝水星乐园游乐项目进展顺利,凯撒、建业酒家一批企业列入旅游购物、餐饮推荐单位。汽车销售、餐饮服务、大型超市销售额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09亿元,增长20.6%;房地产投资13.8亿元,商品房销售额24亿元,建安产值29.4亿元。经济环境进一步优化,总部经济有新进展,汉高、矢崎、凯撒等外资企业总部和龙湖科技、众业达、飘影、琪雅等内资企业总部得到巩固发展。

 

  ——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招商引资力度加大,组织企业“走出去”参加俄罗斯鞋展、英国伯明翰服装展等各类国际展览会和“中博会”、“山洽会”等全国性展会,引导企业开拓欧洲、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举办首届粤东侨博会暨汕头市经贸洽谈会龙湖区签约、开工、投产项目庆典仪式,落实“四个一批”项目54个,总投资额56.6亿元。全年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3宗,协议投资总额6495万美元,增长7.8%;实际利用外资4781万美元,增长56.2%。华钜科技等19家企业增资扩产,增资额6054万美元,增长42.5%。新引进外资企业4家,投资总额441万美元;引进内资企业310家,投资总额2.4亿元。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竣工项目37个,完成投资8.1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9个,完成投资2.5亿元。外贸出口逆势上扬,完成进出口总额18.7亿美元,增长7.8%。其中进口总额8.45亿美元,增长5%;出口总额10.25亿美元,增长10.1%,增幅为近年来新高。国企改革稳妥推进,建设监理公司、交通发展总公司、土畜产公司等企业整体产权挂牌转让,海逸酒店资产盘活,公用物业总公司进入土地功能调整和挂牌出让前期工作,建设集团、房地产总公司、发展总公司、市政总公司完成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审计工作。全年共安置职工150人,困难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医保问题得到解决。经济管理更趋完善,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铺开,全面实行财税属地征收和在地统计,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9.88亿元,增长24%。工商税收29.49亿元,增长24%。其中国税收入14.81亿元,增长18.8%;地税收入14.68亿元,增长29.9%。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免疫功能”,审计查处违规和管理不规范资金一批,处理上缴财政资金291万元,处理调帐金额1.09亿元,净调增国有资产1.02亿元。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市容环境综合治理有效开展。 12319城管服务热线区级工作平台开通启用,主次干道、步道清扫及沿街门店生活垃圾收集实现统一管理,5个街道实现生活垃圾统一清运,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机械化作业新模式走在全市前列,外砂镇蓬中村通过省“卫生村”复检。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投资300多万元完成翠英庄路灯、金兴桥扩建等一批市政设施改造和鮀江路、练江路、大南山路等路道维护,9个新建小区配套路灯,6个单位被市评为园林式单位,3个被市评为园林绿化先进单位。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排污许可证制度全面实行,重点污染源明显减少,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数据终报工作顺利完成。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拆除外砂河非法输砂带17条。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严格执行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引导企业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超额完成市下达的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的年度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和政府监管责任得到落实,74个上年度尚未完成整改的重大隐患完成整改和消号,143个区挂牌督办的重大事故隐患全部落实整改,3个农村渡口完成改造加固。大力抓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及时消除三鹿奶粉事件影响,加强生猪屠宰管理,做好豆制品集中加工和“三鸟”蜂蜡脱羽加工示范点的规划论证,建立完善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开展党政领导“大接访”活动,各级领导共接待上访群众259批1512人次,涉农涉土、劳动社保等突出问题的调处成效明显,调解各类纠纷472件,调解成功率95%,为农民工追讨欠薪207万元,大接访活动受到中央督导组的充分肯定。社会治安形势明显好转。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发动企业捐赠15辆治安巡逻车并充分发挥作用,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管理进一步规范,全年共侦破各类案件1157宗,破案率比上年同期增长1.1%,刑事发案率下降2.9%,“两抢一盗”案件下降5.8%。鸥汀街道在全市率先成立“综治工作中心”,成为全市唯一推荐参评全国综治工作先进单位的街道。加强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提高。反走私领域企业诚信守法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土地管理工作得到加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效推进,东部城市经济带新津河出海口等征地工作顺利完成,违法违规用地查处整改取得明显成效,大衙、上头合、七合村等多处违法违规用地被强制拆除,北中村土地违法问题受到严肃处理,顺利通过部八次卫片执法检查验收,省三次卫片立案率、查处率均为100%,结案率94.8%。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深入开展“汕头市文明区”创建活动,评选“十佳文明龙湖人”,开展“书香飘万家”系列读书活动,编印《龙湖区精神文明手册》,出版《名联颂中华》对联与书法鉴赏丛书,创办首届中国书画艺术产品交易会。年鉴、党史工作全面启动,《龙湖大事记》成功出版。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完成10家“农家书屋”建设,文化市场管理和“扫黄打非”工作进一步加强。区文化馆再次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金霞街道文化站被评为省一级站。人才强区战略进一步推进,全年共引进各类人才285人。教育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加大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投入,拨付免杂费补助资金2387万元。全年增加高中学位895个,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居全市各区县首位;林百欣科技中专通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复查,林百欣中学顺利通过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初期督导验收,谢易初中学、渔洲中学进入市一级学校行列;C、D级危房改造工作全面完成,林百欣中学学生宿舍楼、下蓬中学新教学楼等一批新校舍建成交付使用,阳光海岸金珠小学校区开办,新津中学续建、翠英中学扩建、蓬鸥中学易地重建步伐加快;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实现同区同岗同酬。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2008北京奥运圣火汕头站传递活动起跑仪式,我区体育选手在市级以上体育赛事中共获得奖牌247枚,其中国际级金牌9枚,国家级金牌6枚,区体育局成为粤东地区唯一被省授予体育工作突出贡献的单位。医疗卫生事业成效明显,组建区卫生监督所和疾控中心,珠池医院住院大楼建设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区卫生局被评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集体。计生工作“创国优”活动顺利开展,“阳光计生行动”取得较好成效,“两无”创建活动取得新进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进一步规范,环卫工人计生协会在粤东率先成立,全区计划生育率95.1%,人口出生率8.58‰,自然增长率4.2‰,全面完成市下达的各项指标,我区被评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殡葬改革得到巩固,火化率继续保持100%,连续11年被市评为殡改先进区。区婚姻登记处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合格单位。高度重视村居换届选举工作,采取先易后难、分类指导的原则,全面完成110个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社区建设成绩斐然,西南村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蓬中村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制建设示范村,铁洲居委、西南村被评为省民主法制建设示范村,夏桂埔、丹霞等22个社区被评为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凤美等6个村被评为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金海社区被评为省文明社区。外事、侨务、档案、保密等工作取得新进展,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更加规范。双拥、优抚安置、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工作再创佳绩,我区蝉联省双拥模范区称号。

 

  ——惠民政策得到落实。民心工程实施取得新成效,拨付财政资金990万元,街道(镇)及村居配套资金3600万元,解决群众关注的民心工程项目73个。投资200万元,启动周厝塭、洋滨、广兴等5个村居的水改工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扎实推进,争取中央新增资金400万元,专项投入上蓬围海堤达标加固第三期续建工程,完成上蓬围江堤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内涝整治项目建设顺利铺开,辛厝寮电排沟全线贯通。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全年新增就业7303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6101人,连续5年获得全市考评第一名。社保扩面工作有新进展,征收社保费5.52亿元,增长3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上新台阶,参合率100%,连续4年居全市各区县首位,全年发放医疗补偿费1700万元。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参保人数60115人,完成进度居全市首位。社会救助水平不断提升,全年救济低保对象2583户7144人,累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918.51万元。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全年共受理医疗救助对象180人,发放医疗救助金73.68万元。落实安居工程,解决42户群众住房难问题。创办龙湖首家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白内障患者实现常规性减免费施术,残疾人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全力支援汶川灾区抗震救灾,组织“灾情在呼唤”大型赈灾募捐活动,累计募集款物3300多万元。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不断完善政府议事规则和程序,出台《龙湖区政府重大决策程序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坚持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区政协通报情况制度,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全年共办理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29件和政协提案、来信37件。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作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认真听取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机制。逐步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组织开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培训,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和自觉性。区直机关收入分配制度、津补贴制度进一步规范。加快行政电子监察系统建设,行政电子监察范围覆盖全区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和非审批事项职能的单位和各街道、镇,提前完成市、区和街道、镇三级电子监察联网。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加大既定事项的督查落实力度,提高政府行政执行力。落实政府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开展行风评议和纠风工作。全年查处违法违纪案件20宗,处分违纪人员18人。区监察局被评为全省信访举报工作先进单位。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民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人民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龙湖区人民政府,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全区干部群众、各驻区单位、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以及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空间受限,新引进大项目不多,发展后劲不足;经济总量不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层次不高,抵御风险能力偏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二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经济社会管理和基层稳定工作有待加强,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三是农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部分农民生活水平仍然较低,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缓慢;四是政府部门一些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办事效率偏低,工作落实不到位,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09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全面进入科学发展轨道的重要一年。今年政府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市委九届六次全会和区委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民安,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努力把龙湖建设成为法制完善、环境优美、社会和谐、宜居创业、科学发展示范区。

 

  今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化学需氧量削减40吨。工业总产值增长13.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5%,外贸出口总额增长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农业总产值增长2.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积极应对面临的金融危机,善于从复杂多变的形势中捕捉发展机遇,趋利避弊,知难而进,危中寻机,危中求发展,在严峻的环境中提升经济发展能力。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四届六次全会精神,着力推动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推动一批工业用地开发利用、推动一批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推动一批服务业形成规模、推动一批民心工程投入使用、推动一批重点工作及时落实。具体要突出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着力于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区工程,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加强产学研和科技金融等合作创新,重点拓宽输配电设备制造、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集群的合作渠道,催生一批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大科普工作力度,推进孵化基地、软件分园、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科技创新成果推广转化和产业化。利用中央扩大投资拉动内需的契机,大力发展输配电、医药等优势行业。大力推进特色产业专业镇(街道)建设,重点加强外砂潮式毛衫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抓好新津、龙祥街道信息网和行业商会建设,支持金霞街道申报省级专业街道。继续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培育一批名牌产品和驰(著)名商标,扩大品牌效应。

 

  加快发展工业经济。完善珠津工业片区南扩基础设施,推动落户项目开工建设,加快第三批用地项目引资和第二期征地报批工作。加大闲置用地清理力度,盘活存量土地。配合东部城市经济带新津河口整治工程启动建设,加快外砂新溪分区规划修编,理顺历史不规范用地关系,争取调整一批非农建设用地,规划建设主导产业突出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做大工业经济堆头,落实扶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快发展措施,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今年计划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家以上。优化工业产业结构,改造提升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化工塑料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电子信息、医药制造、机械装备等低能耗、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加大扶持力度,营造总部经济良好发展环境,吸引跨国公司、国内潮人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到龙湖落户。

 

  做大做强服务产业。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战略措施,完善商业网点规划,壮大批发零售、房地产、文化娱乐、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推进商贸、物流、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鼓励发展金融、信息、科技、文化等新兴服务业,全年计划新增限额以上社零企业10家。扶持国瑞建材家居、创美药业、众业达电器等物流配送中心增强辐射功能,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进一步做大特色商业街区,打造以国瑞建材家居博览为中心的建材专业批发区、以南国商城为中心的商贸服务中心区、以蓝水星公园为中心的休闲娱乐中心区;规划建设凤凰山路美食一条街、珠江路特色小食街、金鸿公路海鲜一条街,大力发展一批具有潮汕美食特色的餐饮品牌企业。加快一批星级酒店和生态海滨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海滨休闲度假旅游品牌,拉动服务业发展。

 

  积极发展效益农业。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推进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继续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商标,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鼓励创建农业品牌,加快名牌和产品质量认证,促进农产品品牌化营销。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大力发展蔬菜、畜牧、水产等主导产业,实施良种推广补贴制度,带动优质、专业品种的推广,提高农业经济的质量和活力。加大农业扶持力度,筛选特色“三高”农业示范项目,申请上级专项扶持资金,推进蔬菜、禽畜、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实施“一村一品”发展战略,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特色专业村。

 

  (二)着力于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

 

  大力提高扩大开放水平。积极开展各类招商引资活动,继续强化“一条龙”服务措施,促进更多企业落户龙湖。做好招商引资后续服务工作,全面清理已签约项目,提高履约率。克服土地短缺制约的不利因素,引导外资、民资采取并购或参股的形式,做大外资堆头。充分利用国家调整部分出口产品退税政策的契机,鼓励企业扩大生产,提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提高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商品出口的比重。实施出口品牌带动战略,协助企业申报国家出口名牌。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巩固欧美日等传统市场,开拓中东、南美、非洲、东欧和俄罗斯市场。鼓励加工贸易企业拓展内销业务,抢占国内市场份额。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帮助企业把握机遇、解决困难,与企业共渡难关。

 

  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落实上级优惠政策,从出台政策、服务指导、财政投入等多个方面给予扶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人才缺等实际困难,支持中小企业增资扩产。安排扶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及品牌奖励资金150万元,鼓励一批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壮大,重点扶持一批高新技术企业、44家省级和60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力争再培育一批民营科技企业。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拓宽发展领域,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鼓励企业收购或兼并国有、集体企业。出台推进企业改制上市融资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加强指导扶持,力促凯撒、潮宏基、东南包装、众业达、得源能源5家企业上市,帮助冠华、艺宇等14家有上市融资意向的企业创造条件,筹备上市,做大做强。

 

  大力推进国企改革重组。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职工安置、企业和谐稳定为保证,严格执行企业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和鉴证制度,争取完成土畜产公司、公用物业总公司改制,加快房地产总公司、旅游总公司的职工安置和企业“留壳走人”改制步伐,推动市政建设、轻化发展等企业进入改制程序,研究解决一批资不抵债、停歇业企业的退出问题。采取企业资产剥离变现等手段筹集资金,保证职工安置、社保资金的落实。发挥区投资管理公司管理运营国有资产的职能,完善国有企业资产、财务、人员管理,加强对企业重大经营活动、资产运营和资金使用的管理和监督。重视国有企业审计工作,对审计部门出具的审计结论和建议,要及时跟进督办,协调抓落实,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

 

  大力加强经济管理。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调控,及时研究、解决经济发展的存在问题。加强税收分析,培育税源和新增长点,抓好主体税源、重点税种、重点纳税户的监控,确保应征尽收。规范非税收入管理。落实经济发展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大激励力度,确保经济效益同步提高。加强财政资金管理,优化支出结构,按照“三个严控、三个倾斜”的原则,即严格控制一般性行政经费支出、严格控制专项经费支出、严格控制各种非生产性公务活动支出,将财政资金向重点项目倾斜、向农村基层倾斜、向民心工程倾斜,用活用好财政预算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着力于加强社会管理,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

 

  深化城市综合管理。围绕构建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巩固创卫复检成果,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充分发挥街道、镇和社区居委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城市管理的监督检查和考评,扎实推进全区村居垃圾统一清运,深入开展创建卫生村、镇活动。加强城市管理执法,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执法责任制,提高执法效能,从严整治城市“六乱”行为,及时清理各种“八无”工程和违章搭建物。加快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逐步配套完善部分街区的生活设施和环境设施,对区已安排的环卫设施、路桥改造项目要尽快建成发挥作用。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建立和完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严把环保准入门槛,加强建设项目验收的排放总量审核,大力推动结构减排。进一步落实节能降耗措施,实行节能降耗考核评定。推行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鼓励发展能源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行业,鼓励企业加大污染减排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按照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检要求,认真抓好区环境保护责任考核,强化执法监察,加快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加大排污费征收力度,严厉打击“十五小”企业污染等环境违法行为,力争完成各项环境指标。

 

  强化生产和食品安全管理。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不断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行动、执法行动、治理行动,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法制体制机制建设、保障能力建设、监管队伍建设,有效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形势稳定好转。继续抓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加快市东区定点屠宰厂的建设进度,全面推行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行为。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深化党政领导大接访活动,积极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衔接,加大涉农涉土、劳资纠纷等突出信访问题的调处力度,加强金融危机下社会不安定因素的排查,健全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协调联动机制,着力提高处置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共建睦邻村居”活动,推进“六好”平安和谐社区的创建和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积极开展创建全国和谐示范社区活动。加快建设区应急指挥平台,着力构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强化社会治安防范网络建设,加强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的集中整治,进一步规范出租屋和外来人口管理,全面推进反走私领域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加强农村资产管理。强化基层民主监督,规范村(居)务公开,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进一步推行“村(居)账镇(街道)理”,不断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实现监督关口前移,从源头上堵塞财务漏洞。认真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稳步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执行最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加大土地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依法依规进行集体土地流转,大力整治违法违规用地,坚决制止暗箱操作和私分宅基地行为,逐步建立土地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土地利用率,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着力于发展各项事业,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抓好素质教育工作。深入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建立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重新核定并下达教职工编制,抓好新教师招考和“代转公”工作,安排好今年首聘高级职称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积极调整学校布局,加快校舍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电教平台和实验室设备的配套,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非义务教育等级学校和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积极创建体育先进社区。

 

  抓好文化发展工作。加快创建“汕头市文明区”步伐,进一步推动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书香龙湖”系列工程启动年活动,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区、街道、社区三级文化设施网络,推动具有龙湖特色的社区文化、家庭文化、广场文化、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发展。积极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田野调查和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物保护工作,争取完成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等配置工作。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扶持和发展文化产业,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不断提高人的文明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加快地情资料、文献、党史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区志、年鉴、党史的编修步伐,做好史志的利用开发。

 

  抓好卫生计生工作。启动区疾控中心建设,加强医疗服务建设和社区卫生基础工作,提高农村卫生站服务能力。全面实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适当提高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标准。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目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进“两无”创建活动。开展层级动态管理责任制试点工作,依法从严从快征收社会抚养费,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工作,力争完成年度各项指标任务,争取步入国家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行列。

 

  抓好社会保障工作。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帮助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再就业。抓好综合型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加大劳动力培训力度,着力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加快建立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妥善处置各类劳资纠纷,健全法律援助经费保障体系。深入推进社保费扩面征缴和职工医保扩面工作,加快灵活就业人员和个体从业人员参保步伐。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抓好低保户、五保户等弱势群体的住房援建、帮修工作,深入开展各类慈善助学、救助活动。

 

  抓好其他社会工作。广泛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大力促进国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落实各项双拥优抚安置政策,进一步巩固双拥模范成果。深化殡葬改革,确保火化率100%,重点推进西南村坟地清理建设文化广场工作。围绕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区和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目标,做好全区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核发工作,继续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着力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加快区人防应急指挥室建设。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档案等各项工作,重视和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侨联、工商联等群团工作,加强老干部和老龄工作。

 

  (五)着力于建设八大民生项目,进一步改善民生民安。

 

  高度关注民生民安,按照优先安排人大议案、政协提案涉及民生项目的原则,着力解决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生产生活和“一保五难”等问题,把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计划投入财政资金1.09亿元,重点建设八大民生项目。

 

  一是实施市政道路工程。投资2500万元,推进31街区“水浸街”排水改造及道路配套工程,启动韶山路(长江路—金砂东路东延)、新津路东段等一批道路建设和改造工程。同时,积极配合市做好嵩山北路延伸工程、汕樟北路(乐山路—泰山路)、金砂东路(天山路—金泰立交桥)、泰山路(中泰立交桥—珠江路)、台商投资区“水浸街”改造续建工程。

 

  二是实施村居水改工程。市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村居供水直抄到户改造,区财政两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农村二次供水改造。即在去年投入200万元启动广兴、周厝塭、洋滨等5个村居水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计划投资800万元推进农村二次供水改造,完成第二批19个已规划设计的村居改造任务。同时逐步改造外砂、新溪两镇农村供水管网。

 

  三是实施防灾减灾工程。投入资金1400万元,其中1000万元用于启动上蓬围江堤达标加固工程外砂河段10公里江堤建设;投资400万元推进东墩沟、海燕沟等排涝整治工程。利用中央新增项目投资400万元完成上蓬围海堤达标加固工程建设。

 

  四是实施校舍建设工程。投入资金3500万元,继续推进学校硬件建设。加快翠英中学扩建、新津中学续建、蓬鸥中学易地重建,林百欣中学教学综合楼新建等一批项目建设,做好林百欣附属小学易地重建筹备工作。积极争取市尽快落实资金配套建设38街区中小学校舍。

 

  五是实施全民健康工程。安排资金750万元,配套建设外砂、新溪两镇卫生院医疗卫生设施、珠池医院住院大楼和龙湖医院消防系统工程。启动区疾控中心建设。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

 

  六是实施城乡安居工程。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解决50户农村贫困户、贫困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住房难问题。

 

  七是实施社会救助工程。安排专项资金1228万元,逐步扩大低保覆盖面,提高低保标准,完善社会救助,加大城乡医疗救助,解决低保对象等特困群众生活、子女教育、医疗等问题。

 

  八是实施环境配套工程。安排资金600万元,投入城区路灯和市政道路维修、大北山路和大北山一路等重点路段绿化美化、万吉工业片区路灯绿化设施配套工程;推进全区垃圾统一清运,加快14A街区垃圾压缩站建设,逐步推进已规划确定的垃圾转运站建设;加大村居旧厕改造力度,加快村居消防栓的配套建设。

 

  (六)着力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执政水平。

 

  规范行为,依法行政。深入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政府科学发展的实践,努力提高政府执政能力。积极研究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提高政府科学调控的能力和解决突出问题的本领。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不断完善行政决策机制,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高质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加强政府法制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落实执法责任制,做好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工作。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及时做好我区参公管理事业单位的人员登记和配套工作,完善街道、镇收入分配制度及津补贴制度,积极稳妥推进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

 

  狠抓落实,务实勤政。强化抓落实的工作责任,明确抓落实的目标进度,细化量化分解目标任务,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奖惩制度。要真抓实干,在其位,谋其政,干其事,在全区中大力倡导求真务实之风,努力营造抓落实的工作环境,使全区上下形成讲实话、重实际、务实事、求实效的良好工作风气。继续加强会议确定事项的督办,对重大部署、重要工作和为民办实事项目要统一思想,步调一致,明确完成时限,定期督查通报,保持政令畅通,确保决定的事项一抓到底。

 

  转变作风,从严治政。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继续提倡“24小时内答复”,精简和规范行政审批,缩短办结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形成方便快捷、运作灵敏的工作机制。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拓展网上受理、并联审批和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积极开展政府部门绩效评议、行政效能监察和行政执法监察,加强对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及行政机关人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责任的追究,切实提高责任意识。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切实改进会风、文风,规范公文报送程序,提高公文会办效率,以效率优先,建设高效政府。

 

  勤俭节约,廉洁从政。进一步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严格实行公务购车和用车经费、会议经费、公务接待费用、政府机关出国(境)费用、办公经费预算“五个零增长”;严格控制由财政出资或政府主办的晚会、展览、庆典、论坛,争取这些活动比去年实现“四个减半”。 要开展节电、节水、节油、节纸“四节约”活动,积极推广无纸化办公、倡导用自然光办公,真正把节约意识化为全体机关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致力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机关。大力推进政府廉政建设,加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健全完善各项廉政制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认真治理和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困难和机遇并存,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事业任重道远。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坚定信心,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奋力拼搏,迎难而上,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龙湖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