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区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3-04-29
汕头市龙湖区政府办公室
汕头市龙湖区政府办公室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3326日在汕头市龙湖区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龙湖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王小辉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也是建设幸福龙湖的关键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幸福龙湖为目标,以加快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调结构、促发展、强管理、惠民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大力实施传统优势产业提升、现代服务业提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大产业比重调整为2.9:47.3:49.8。招引大型央企、民企成效明显,共引进企业325家,成功引入华润集团、瑞典亚萨哈莱、国美电器粤东总部等一批知名企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积极性提高,全区专利申请量1985件,授权量1231件,增长75%;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21个。商标品牌战略意识明显提升,全区新增集体商标1件,著名商标1件。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百人服务团”活动深入开展,在全市率先成立电力电器技术创新联盟、高性能生物降解环境友好材料产业联盟和龙湖输配电设备行业协会,设立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积极扶持企业上市融资,扎实推进企业培育计划,推进清理经济户口试点工作,进一步理顺企业税收归属关系,统计联网直报工作逐步规范,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全区完成生产总值200.12亿元,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13亿元,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3亿元,增长13.6%;财政总收入51.64亿元,增长7.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24亿元,增长13.2%。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绩考核、服务业绩效考核和民营经济考核居全市各区县首位。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落实重点项目领导挂钩跟踪督办责任制,东海岸新城、珠港新城、汕揭高速、黄河路改造、汕樟北路、汕头大围等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7.89亿元,增长35.6%;列入市17个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114%;直接利用外资3179万美元。成功举办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季活动,集中开工项目包括粤东物流总部新城、博川服饰等14个,总投资额116.46亿元。全力推进粤东物流总部新城建设,招标引进中国五矿为投资主体,启动泰山路北延工程。六大商业综合体建设进展顺利,星湖城、苏宁电器等5个项目开工建设,龙湖乐园挂牌上市工作积极推进。“三旧”改造有序推进,新列入市改造计划项目44宗,凤凰城等一批项目进入实质性施工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千村环境整治扎实开展,实现村居生活垃圾全部免费清运,龙湖北路等一批垃圾压缩站投入使用,村居排水改造示范项目启动建设。推行网格化管理,开展城管执法“严管路”创建活动,推进城乡环卫作业市场化运作,“大城管”格局初步形成。实施“三大减排”措施,污染减排工作成效明显,环境保护责任和总量减排考核位居全市前列。开展“百日防护期”等专项集中排查调处活动,各类纠纷调解率100%投入资金1200万元的“平安龙湖”视频监控系统启动使用,陈厝合村城中村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初见成效,全区接报“110”有效警情同比下降6%。强力推进“三打”专项行动,各项考核指标在全市名列前茅。率先启动“两建”试点工作,设立万吉平安诚信工业园区,创建南国商城商业综合体市场监管示范点活动。  

——民生保障显著提升。统筹推进省级社会创新观察项目建设,投入2.31亿元的十大民生项目全面完成,率先在全市推行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计生家庭意外保险、幼儿学前3年学费补助等一批普惠型民生项目,启动二级残疾人困难补助,基本形成全覆盖社会保障机制和辖区群众普惠型保障体系。教育创强工作全面启动,学校布局和优质教育资源调整优化,林百欣中学教学综合楼项目竣工,林百欣附小易地重建等一批校舍项目加快推进。医疗环境不断优化,黑诊所和非法行医得到有效整治,设置3所城中村便民门诊,农村卫生站覆盖率100%,下蓬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工作顺利完成。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新增就业1.0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3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48%,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再次名列全市前茅。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区参加社会保险人数93.3万人次,社保基金总支出1.51亿元,发放低保救济金1898万元,发放医疗救助金203万元。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年纯收入分别达到20024元和10473元,增长14.6%18.4%    

——社会建设有序推进。创建文明区活动不断深化,组织举办“南粤幸福活动周”、龙湖诗词书法小品展、电影下基层、文艺进社区等活动,唯一蝉联全市“汕头市文明区”。文化强区建设扎实推进,村居文化室覆盖率80%,综合文化站达标率100%。出版龙湖第一本区志。依法治区工作取得新进展,法律“六进”活动扎实开展,编辑出版《法治名言书法大典》,龙湖廉政与法治文化创作中心荣获全省首批“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称号,超过八成社区被评为省级“六好”平安和谐社区。计生“国优”成果进一步巩固,全面完成市下达指标任务,荣获省计划生育宣传创新奖。顺利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提前完成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目标。殡葬工作得到深化,火化率继续保持100%,被评为“全国殡葬改革示范单位”,连续14年荣获市“殡葬管理先进单位”。档案、民宗、台侨、外事、工会、青少年、妇联、残联、老龄、双拥、工商联、文联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政府建设得到加强。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共办结人大代表建议30件,政协提案38件,办结率100%。坚持重大决策集体讨论,建立跨部门行政联席会议制度,试行网络问政工作。积极探索“大部门体制”改革,顺利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减少事业机构28个。深化财政资金审计,加大民生资金审计力度,完善经济责任审计问责机制,强化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抓好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加强国有企业审计,查处违规资金1242万元。深入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加强对机关贪、庸、懒、散行为的效能监察,办案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共查办违法违纪案件4448人。政务公开工作进一步深化,推行公务卡支付制度,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历届领导班子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和区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社会各界支持帮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龙湖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结构调整不快,经济较快增长动力和后劲不足,个别指标未能完成年初计划;二是财政收支压力大,民生和社会事业欠账多,社会管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三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还存在较大差距;四是政府自身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政府服务水平、行政效能需进一步提升。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    

    

2013年工作安排  

    

2013年,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及区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按照建设美丽幸福龙湖的目标和“扩容提质、加快发展”的主题,积极拓展发展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改善基层民生环境,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工业增加值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农业总产值增长4%,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5%;人口自然增长率、城镇登记失业率和节能减排等指标完成市下达的任务。  

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任务,今年要着力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拓展发展空间,推进城区扩容提质  

大力推进“东拓北延”。按照“东拓北延、扩容提质”的要求,向东加快外砂、新溪片区发展,向北推动鸥汀片区开发建设,全力拓展东、北“两个片区”实现空间和产业的扩容提质。结合海湾新区、新东区规划和东海岸新城建设,科学编制外砂、新溪村居规划,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理顺供电、公路、金融管理体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结合粤东物流总部新城及泰山北路建设,加快沿泰山路两侧发展,推进新津河“一河两岸”规划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结合全市发展布局和功能定位,委托中山大学专家团队编制龙湖区发展规划。    

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规划,加大投入,组织全区基础设施大建设大改造。配合市推进汕揭高速出入口、国道324线外砂段、金凤路桥黄河路段一期、厦深铁路连接线等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的建设,加快汕头大围除险加固、泰山路北延和中山路、长江路、黄河路东延等工程。完善区级道路建设及路灯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推进“三旧”改造项目,做好庐山路拆迁、龙江路建设及农村水改收尾工作。加大外砂、新溪、鸥汀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外砂、新溪供水系统纳入城区网络、   25以上市政道路管养移交等议案列入实施计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积极研究和探索城市管理新体制,逐步推广网格化、数字化管理模式,推进“门前三包”责任制的落实。进一步明确区、街道、居委三级的城市管理职责,发挥街道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实现权力、财力、人力下移。推进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强化监管督查和考核。加强执法队伍素质教育,提升城市管理执法水平。强化市容环境秩序综合整治,探索“疏堵结合”、“变堵为疏”的新机制,探索建立城管协会与街长制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参与城市管理。  

大力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组织实施“绿满家园”行动,倡导爱绿、培绿、护绿观念,实施村前屋后造绿计划,打造出门见绿的宜人景观。落实“以奖促治”政策,以点带面推进“千村环境整治”工程配合市推进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完善区级绿道网建设和管养,深入推进创建宜居城乡工作,推进名镇名村示范村建设落实节能减排指标任务,推进重污染行业的整治,加大饮用水源保护力度,推广应用LED照明产品。落实新农村建设帮扶项目,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规范畜牧养殖管理,改善渔业生态环境,保护海洋渔业资源。  

(二)建设重大平台,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建设粤东物流总部新城。举全区之力,推动粤东物流总部新城出形象见成效。推进控规和土规修编,加快泰山路桥BT项目建设,加快征地步伐,推进南、北片区征地及“六通一平”建设,妥善处理征地利益补偿、生活保障和历史遗留问题。制订实施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和产业规划。依托五矿招商网络落实招商项目,跟踪服务阿里巴巴、苏宁易购等电商进园,打造现代物流中心。  

建设龙湖乐园商业圈。围绕打造粤东现代商业中心的目标,加快龙湖乐园地块挂牌招商,引进国内外高端品牌企业合作开发建设。妥善处理好租户退迁、职工安置、地上建筑物拆迁等问题。引导产业集聚,推进周边苏宁电器广场、百脑汇广场、龙光喜来登酒店等大型商业项目建设,增强现代高端商业集聚效应。全力配合推进珠港新城开发建设,跟踪做好雅士利、太安堂等一批总部企业入驻的服务工作,打造潮商总部基地。    

配合建设东海岸新城。支持配合东海岸新城建设,妥善处理河口整治、征地拆迁、维护稳定等相关工作。结合东海岸新城建设,加快柏嘉半岛片区开发,以蓝水星乐园为龙头,推进红星美凯龙家居、柏嘉体育公园、锦峰美食城、妈屿岛开发等旅游项目建设,打造都市休闲娱乐中心。  

建设商业综合体平台。落实领导挂钩责任制,全力推进在建百脑汇广场、苏宁电器广场、长平新一城商业综合体加快建设,力促星湖商业城、龙光喜来登酒店尽快建成开业,加快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龙湖乐园商业综合体及早开工建设。按照“一片多点”的格局定位,引进规划一批新的商业综合体,打造广东东部现代化商业综合体集聚区。  

(三)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和传统服务业提升计划,制订落实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粤东物流产业园建设为载体,抓好电子商务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发展示范区建设,推动苏宁易购等一批电子商务平台项目上马;扶持创美、凯撒等企业物流基地建设,加快推动传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依托现有商业综合体和东海岸新城、珠港新城总部经济园区建设,加快发展总部经济、金融保险、现代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形成粤东中心区域强大的现代服务业辐射效应,打造粤东金融商务基地。建设一批农产品自选商场、配送中心,推动一批传统商贸、餐饮、社区服务业转型提升  

巩固提升先进制造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发展计划深入实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引领区。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创建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引导一批企业争创驰著名商标。依托超声电子、益德环保、众业达、爱华新光电、润科生物、科立环保等骨干企业,带动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智能输配电、新能源、生物工程、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指导支持相关新兴产业联盟和行业协会开展活动,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作用,带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扶持六大产业集群和专业镇(街道)特色产业企业自主创新,以专业街道镇为重点,提升外砂毛织毛衫、新津包装印刷、珠池电力电器、龙祥日化制造和金霞电子技术等产业集群发展水平,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扩容提质。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和基础优势,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创业和发展环境,吸引一批优质企业落地生根,发展壮大。按照“集中、集约、集聚”的原则,推进珠津工业园区南扩,盘活万吉、龙新、龙盛工业区土地资源,解决企业用地问题。落实各级扶持外经贸的政策措施,帮助解决业在通关环节、生产经营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优化外贸营商环境。利用好第五届侨博会以及中博会、广交会、山洽会等平台加强促展工作,推进“广货网上行活动”,帮助企业扩大视野,开拓国内外市场。支持优质中小企业改制上市,建立企业上市后备资源库,实行动态跟踪服务,扶持宏辉果蔬等企业上市。积极实施企业培育计划,在完成市“五个100”工程的同时,争取培育一批纳税、产值、进出口大型企业和一批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企业。  

加强市场经济管理。扎实开展“两建”工作,推进市场监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化统计“四大工程”建设,认真开展第三次经济普查、文化产业单位核查和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加强经济户口管理,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强化月度数据分析评估制度。落实经济发展目标管理责任,确保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强化对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协调理顺企业属地统计、工商登记、纳税管理问题。进一步强化收入征管,挖掘增收潜力,千方百计增加税收收入。强化审计监督工作,加强对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涉及民生资金项目、政府投资项目及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国有资产和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盘活政府公共资源,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稳妥推进国企改革,推进汕特电子集团公司整体产权转让,做好龙湖乐园职工安置等相关工作。    

(四)创新社会管理,全面加快社会建设    

开展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围绕汕头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巩固扩大文明创建成果,积极开展文明城区创建,提升文明程度。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青少年道德建设、现代公民教育实践等活动。大力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街道(镇)文化站、村居文化室,加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力度,积极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提升文化惠民水平。加大文化市场整治监管力度,扎实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净化文化市场环境。深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团体开展工作,做好民宗、对台、外事、侨务、史志等工作。  

开展平安龙湖创建工作。全面启动平安龙湖创建工作,大力实施创建平安龙湖十大工程,构建“全民创安”良好局面。深化区、街镇、村居三级综治信访维稳平台建设,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拓宽和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建立健全群众权益保障、劳动监察仲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总结推广陈厝合城中村综合整治经验,完善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管理机制,健全治安协作联防机制,建立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成覆盖全区的“平安龙湖”视频监控网络,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问题的打击整治。落实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制度,严格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主体责任,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大打假、打传力度,加强食品药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的监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开展教育强区创建工作。围绕构筑粤东教育新高地,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科学制订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和规模,加快校舍工程建设步伐,全力以赴做好教育创强工作,力争今年实现广东省教育强区目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完善名校长、名教师评选培养机制,发挥优秀人才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积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全力办好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龙湖附属中学,启动下蓬中学、翠英中学、广二师附中申报省一级学校。完善区域教育体系,加大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投入。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扶持外砂、新溪两镇和下蓬片区农村学校发展。    

创新社会公共服务工作。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引进先进医疗机构合作开办公立医院,加快建设龙湖区妇幼保健院,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打击“黑诊所”和非法行医违法行为,强化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人口计生管理,完善计生利益导向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围绕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区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区创业孵化基地及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切实做好重点人群就业服务工作。继续实施殡葬惠民政策,保持火化率达到100%。加大对孤儿、残障儿童、贫困精神病患者等特殊群体救助力度探索完善贫困群体社会救助机制、城乡一体化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强力推进社保扩面征缴工作,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保障能力。  

(五)扩大民生普惠,办好十大民生工程    

围绕完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城乡环境、平安龙湖“四大民生体系”,计划投入财政资金3.02亿元,实施十大民生工程:    

绿满家园工程。结合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全面开展“绿满家园”活动,推进生态文明万村绿、美化环境万家绿及公共绿化设施建设,绿化美化辖区主要道路、风景名胜区、公园、村庄、小区等,建设一批示范村居、园林式小区、园林式单位和一批社区公园、街头小景,提高城乡绿化水平。  

城乡环境工程。深入开展千村环境整治和创建幸福村居、名镇名村活动,改造建设一批市政设施,配套帮助一批村居实施道路及下水道改造建设,完善一批路灯设施配套,改造一批素土步道。配套建设垃圾压缩站,全面实施垃圾袋装化和免费统一清运。    

帮农扶农工程。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农用技术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动物防疫示范,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观光农业示范点建设和农业信息化建设  

教育创强工程。加快推进林百欣附小易地重建、下蓬中学学生宿舍楼建设、外砂侨中改建、新溪中学第四期教学楼及图书馆续建,以及启动建设汕洋小学、龙泰小学、亿信小学3所学校,完善区特教学校设备配套;扶持各街道、镇中心园和农村片幼儿园发展,加快教育创强步伐,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全民健康工程。引进先进医疗机构合作改革公立医院,筹建龙湖区急救中心,完善医院配套建设,设立社区医疗便民服务站,实施“平价诊室”、“平价药包”服务,方便群众就诊就医,降低群众看病、购药费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文化惠民工程。规划建设2-3个村居文体广场或文化长廊,建设33个村居文化室,启动腾辉塔、蓬沙书院等历史文物保护性修缮;开展公益电影放映活动;更新村居老年人活动场所健身器材,规划建设区级公益性儿童校外活动场所和妇女文化广场。    

平安龙湖工程。积极开展平安龙湖创建活动,完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网络,拓展街道、镇村居和小区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长平路龙湖段平安联防一条街和平安工业区、平安校园视频监控系统,配置警车视频监控设备。    

社会保障工程。启动区级福利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搭建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巩固和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险补贴水平,设立再就业安置鼓励基金。    

防灾减灾工程。在推进汕头大围建设的同时,加快建设新溪小型水利示范镇和农村重点小型机电排灌工程建设,整治、清通面上小型水利排灌渠,改造黄厝围关、旦家园关等4座排涝涵闸;设立1个区级室内应急庇护场所。  

帮扶救助工程建设一批社区残疾人活动室和康园中心,资助一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贫困精神病和白内障患者免费接受治疗,实施一、二级残疾人困难专项补助,发放特困户临时救济;建设一批保障性住房,发放贫困户租赁住房补贴,解决无房户住房问题,开展保障房房源改造和房源周边环境的改造和建设。  

(六)改进工作作风,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转变作风,从严治政。进一步强化特区意识、排头兵意识,继续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重振改革锐气,敢于开拓创新,各街道(镇)、各部门、各行业力求在某些领域成为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先进。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减少事务应酬,走出机关抓落实,贴近群众办实事,深入基层解难题,倡导形成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的良好风尚。坚持勤俭办事,精简会议文件,从严控制开支,坚决制止铺张浪费行为。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健全目标责任制管理、绩效考核、督查督办和行政问责制度,重点查“不落实”的问题,集中抓“不落实”的环节。加强经济责任、财政预算执行、民生资金、政府投资建设和国有企业的审计,强化审计意见的整改落实,切实纠正不正之风,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转变职能,依法行政。加快行政体制综合改革,着力推行大部门体制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进一步理顺权责分工,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精减审批事项,优化审批程序,全面提高行政效率。设立区行政服务中心办事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继续推动网络问政。加强政府公务员队伍建设,倡导敢于面对矛盾、敢于解决问题、注重沟通协调、注重政令畅通等行为。着力解决敷衍塞责、揽功诿过、效率低下等问题。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规范行政执法,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    

转变理念,科学理政。认真落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坚持重大事项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切实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及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定期通报办理情况。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等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团结各方力量推动工作。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体制,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不断扩大政务公开,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加强行政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推进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代表们、同志们,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新的目标,新的使命!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崭新的风貌、昂扬的斗志,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务实拼搏,扎实工作,为建设美丽幸福龙湖而努力奋斗!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