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湖区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6-11-16
汕头市龙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汕头市龙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32在汕头市龙湖区    

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龙湖区人民政府区长王小辉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龙湖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努力当好振兴发展排头兵,完成“十二五”主要目标任务,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了坚实步伐。龙湖区20112012年连续两年在汕头市科学发展观考核中排名第一,20132014年连续两年在汕头市加快振兴发展考核中排名第一。人均GDP2012年率先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国地税收入占全市近三成。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文化先进区等称号,减排考核连年位居全市第一。  

五年来,我们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十二五期间,龙湖区GDP186亿元增长到277亿元,年均增长10.4%高于全国7.8%、全省8.4%和全市9.4%的增长水平;人均GDP2012年率先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达到5万元,年均增长8.8%。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6.68亿元增长到13.59亿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年均增长15.7%;国地税总收入从37.4亿元增长到64.1亿元,年均增长11.39%,占全市比重从20 %增长到29 %,发展质量全市领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93.5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3.33倍,年均增长达33.6%,比十一五时期高出21个百分点,长期以来投资率偏低制约经济发展后劲的局面得到根本性改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33亿元增长到243.8亿元,年均增长13%,在全市位居前列;限上批零销售额占全市一半,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总额全市领先。  

五年来,我们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业转型升级呈现良好势头。一是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十一五期末的2.5: 58.1:39.4调整为2.4:41.9:55.7。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8%,增速超过第二产业,对GDP贡献率62.14%。引进中国五矿、华润等一批央企和苏宁、国美等著名民企;设立苏宁、凯撒、潮宏基等一批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培育市级总部企业16家;吸引喜来登、万豪等一批国际酒店品牌入驻;新增中信、兴业等银行金融机构;扶持创美药业等一批优质企业上市,上市企业龙湖板块增至10家;推动159家企业挂牌华侨板,占全市近一半。加快新一轮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完成工业技改项目74个,累计完成投资30.17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79.05。积极扶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3家,建设国家光机电和输配电两个国字号特色产业基地,可降解环保材料产业基地被评为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外砂潮式工艺毛织服装、龙湖输配电设备2个产业集群被评定为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培育农业专业合作社67个,农业龙头企业10家。二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加强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设立龙湖区创新驱动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助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8家,十二五期间基本形成新材料、生物化工、环保节能等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群,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25.2%。扶持引导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广东中盛药物研究院成为我市经省认定的首批新型研发机构,全区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6个,市级38个。大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区,绍河珍珠等3个项目专利被授予中国专利优秀奖,夏野电器、潮宏基实业被认定为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全区申请专利7419件,授权4119件,每万人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均居全市前列。三是新业态加快发展。围绕互联网+”拓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路径,引导外砂潮式毛织产业利用线上、线下两个市场,着力打造潮织产业带。发挥电子商务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打造龙湖电商区域品牌,广东正全科技成为粤东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互联网企业。大力建设信息产业先进区,与联通签约“智慧龙湖”战略合作,超声电子获评为第29届中国电子百强企业,正超电气获批为省2015年第二批两化融合试点企业。  

五年来,我们着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粤东核心城区地位进一步巩固。一是重大平台建设顺利推进。主动配合推进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顺利完成东海岸新城新津片区、新溪片区征地拆迁任务,珠港新城国瑞会展酒店等首批企业总部大楼加快推进。新津河一河两岸、妈屿旅游岛等重大规划有序推进。引进中国五矿建设粤东物流总部新城,完成南北片区等征地共1191亩,南片区土地一级开发顺利推进。珠津工业区南扩步伐加快,引进正超电器等15个高科技含量项目。龙湖东部产业园区完成总体规划编制。二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广梅汕铁路增建二线汕头段及厦深高铁联络线提前完成全线征拆交地任务,成为近年来我市推进国家、省重点项目和谐征拆并提前全面完成任务的范例,得到省、市主要领导高度肯定。汕揭高速全线通车,实现与汕汾高速互联互通,龙湖区成为全市唯一有两条高速公路开通的区县。完成中山路东延、汕樟北路、金凤路桥黄河路段拓宽改造、国道324线外砂段改造等一批道路建设,东海岸新城滨海大道加快建设,新津河大桥、外砂河大桥已经合龙。泰山路北延建设步伐加快,启动沿河路等一批道路延伸建设。完成汕头大围龙湖段达标加固工程。三是粤东核心商区地位日益凸显。苏宁广场、星湖城、长平新一城等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建成营业。华润万象城、百脑汇数码广场、华银商业综合体加快推进,世界知名品牌相继入驻。龙湖区作为粤东商贸中心的对外影响力、辐射力不断增强。  

五年来,我们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一是以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实施注册资本认缴制、先照后证三证合一等制度,积极探索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全区现有市场主体3.3万户,注册资本84.4亿元,分别比2010年末增长204.7%70.2%。珠池工商所荣获“全国工商系统先进工商所”称号。实施“营改增”税制改革,全面落实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等税收优惠政策,区国税局获评“全国国税系统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工作先进集体”。二是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盘活国有企业闲置资产,加快留壳走人企业的改制,从龙湖乐园出让资金中拿出7600万,用于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安置和解决其社保问题,22家困难企业368名职工完成安置。拓宽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发展金融业,扶持设立龙湖长江村镇银行,推进农村普惠金融工作,帮助解决辖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规范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三资”监管,逐步规范交易流程及完善制度,探索建立区级交易平台。三是以扩大开放助推发展。龙湖区光机电基地被认定为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促进以侨引商,推进“双向服务”社区侨务工作,外砂镇蓬中村获评为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全国社区侨务工作明星社区。  

五年来,我们着力改善民生福祉,民生和社会事业保持领先水平。投入财政资金14.51亿元,每年实施十大民生实事,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1.51万元增至3.04万元,年均增长15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0100.71万元增至1.44万元,年均增长15.2%,分别超过全区GDP年均增速4.64.8个百分点。二是社会保障健全完善。城镇新增就业4.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3.9万人,医保参保45.7万人。新增保障性公共租赁住房820套。坚持高标准帮扶,学前幼儿资助、五保供养、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项目标准均高于全市。在全市率先实施优待老年人办法,长者呼援服务被评为全省基层治理创新优秀项目。开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程。区民政局被评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单位”。是人居环境不断优化。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核。新溪污水处理厂一期主体工程建成。投入1.1亿元推进绿满家园,累计完成50个项目;开展千村环境整治,城区实现生活垃圾统一清运,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顺利推进;百河千沟万渠大整治初见成效,共整治渠道总长  87.8   公里  。开展农村连片整治和生态示范区建设,建成3个省级、3个市级绿色社区。四是教育文化稳步提高。在全市率先步入省教育强区行列。引进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合作共建广二师龙湖附属中学,林百欣中学教学楼、新溪中学教学楼、金晖小学等建成投入使用。实施名师工程,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十二五”末期我区重点本科上线增幅65.6%,总上线率92.58%,首次跃居全市各区县之首。区老年大学建成投入使用,可容纳学员千人。加大文化强区建设,成为粤东西北地区唯一创建全省第一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面积达6.91万平方米,每万人享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达  2000   平方米  。区文化馆获评“省十佳文化馆”。五是医疗计生惠民优质。成为粤东片首个慢性病防控示范区,获评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龙湖医院与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合作办医,引进社会资本合作筹建国瑞医院、东方医院和口腔医院等一批高水平医院。率先实行免费孕前优生检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开展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试点。获评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计生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六是平安建设成效明显。公安系统深入开展六大专项“3+2”专项打击行动,“110”警情、两抢一盗警情年均降幅达10%以上,命案破案率达100%。投入资金3100万元建设平安龙湖视频监控系统,整合5万多个社会视频资源并入,着力提升科技防控水平。深入实施平安细胞工程,顺利完成27个大项共648个对象的创建工作。防范邪教工作不断加强。区获评为全国平安铁路示范区。七是安全监管不断加强。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狠抓安全、消防隐患排查治理,几年来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2013年区安监局项德启同志获评“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不断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食品药品安全形势稳中向好。八是其他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成功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商联、文联、物价、粮食、档案、保密、对台、民族宗教、人民防空和老干部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就。  

五年来,我们着力转职能提效能,法治政府形象进一步提升。一是简政放权服务优化。根据上级机构改革的部署,组建或调整区食药监局等一批机构及职能,保留区政府工作部门18个。基本完成区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行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工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共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110项,压缩比例45%。清理非行政许可事项92项,不再保留非行政许可审批。开展全区机关作风建设专项活动,清理全区窗口业务及审批事项办事流程802项,压缩业务办理时限299项,取消办事事项10项,平均业务压缩办理时限10.27天。是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全面开展权责清单清理工作,26个区直单位共清理各类权责事项3868项,形成《汕头市龙湖区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汕头市龙湖区政府工作部门职权调整目录》,通过区政府网站等平台向社会公布。全面规范行政行为,加强执法队伍管理,严格执行资格审查制度。深入落实诉讼与信访分离制度,扎实推进涉法涉诉信访试点区工作。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制度、规范司法行为、强化司法监督、落实司法保障。获评全省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启动“七五”普法教育,争创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区县。三是政务环境阳光干净。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64件,政协提案162件,办结率100%推动29个单位302项审批事项进驻区网上办事分厅,全区116个村居开通网上办事点并上线运行,开通率100%。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全流程办理率58%,申办后现场1次办结率86%,切实提高企业、群众的办事效率。在粤东各区县率先推出政府网站移动客户端(APP),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创新政民互通交流方式,区网络问政平台累计受理回复网民问政事项637件,反馈率100%审计工作成效明显,加大民生资金项目、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国有企业改制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审计力度。扎实推进政府廉政建设,切实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切实落实巡视整改,严格遵守八项规定,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十二五期间龙湖区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上下锐意进取、奋力拼搏的结果,是海内外乡亲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积极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所有关心、支持龙湖发展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然存在,同时又遇到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结构调整任务很重,新经济新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二是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外砂、新溪两镇发展相对滞后。三是民生事业仍有欠账,社会事业发展与新形势下群众的期待仍有差距。四是政府自身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干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有待加强。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本着三严三实精神,尊重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采取切实有力措施予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龙湖区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省加快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和市建设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中以科技创新合作区两个平台,打造交通航运、科教创新、商贸物流、金融服务四个中心,为龙湖加快发展提供了崭新动力。前不久,区委五届七次全会确定了龙湖区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十三五”时期龙湖区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扭住“三大抓手”,主动服务汕头市“两个平台、四个中心”建设,打造粤东核心城区,推进新型城市化,全面建成发展质量好、共享水平高的小康社会,为汕头建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和粤东中心城市作出应有贡献。  

(一)打造粤东核心城区,推进新型城市化  

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建设两个平台、四个中心,龙湖有很好的基础和优势,要主动服务、积极融入。我们提出基本建成吸纳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粤东核心城区,即建设商贸物流中心、交通运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以建设11街区珠港新城和东海岸新城城市主中心、粤东物流总部新城、汕头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龙东新兴产业园等为主要载体。同时,要增强发展协调性,以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为契机,着力加快外砂、新溪两镇城市化进程,拓展发展空间。  

(二)全面建成发展质量好、共享水平高的小康社会  

十三五期间,龙湖区将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培育发展新动力、构建产业新体系、优化发展新体制,形成以创新为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坚持共享发展,着力增进人民福祉。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中央、省市确定的民生项目,并结合龙湖实际先行一步,自创民生实事,让龙湖区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三)十三五期间龙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  

202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426亿元,年均增长9 %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3万元,年均增长8%左右。2018年提前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1亿元,年均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不低于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递增13%,出口年均增长3%  

三、2016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省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和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按照区委五届七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发扬三个攻坚年的担当拼搏精神和敢于碰硬工作作风,围绕全面建成发展质量好、共享水平高的小康社会目标,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打造粤东核心城区,推进新型城市化,为完成十三五时期的各项工作任务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20%,进出口总额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  

(一)牢牢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全力以赴稳增长  

要主动作为,综合施策,确保全区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上级的总体部署,加快制定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行动方案,完善差别化产业政策。引导工业企业合理调节产能、加强产销对接,开拓线上线下销售市场,加快去库存步伐。以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费,多措并举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促进企业提升产品、服务、工程质量,增加中高端产品和优质服务供给。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和规范国有资产管理。二是切实做好企业管理服务。积极争取上级各项政策、项目、资金扶持,推动现有优质企业发展壮大。全面抓好营改增各项准备工作,建立税源监控新模式,确保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加快宏辉果蔬、仙乐制药、龙湖科技等一批优质企业上市步伐。大力培育四上企业,继续落实属地管理、在地统计。制定扶持商业综合体发展的政策措施。三是抓好经济发展目标管理。定期研判经济形势,落实经济发展目标管理责任,改变以往前松后紧状态,从年初开始狠抓经济工作,力争第一季度经济实现开门红,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目标任务。  

(二)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坚持创新驱动引领,主动服务、积极融入市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努力实现经济发展由数量质量转型。一是全面推动科技创新。实施《龙湖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三年行动计划》,发挥我区创新驱动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依托我区的省级民营科技园、专业镇等的建设,精准培育扶持一批科技型企业。按照市的部署,实施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引导中小微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的对接,深化产学研合作。实施人才发展平台建设计划,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集聚龙湖。巩固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成果,积极做好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二是进一步释放现代服务业的新动力。以新型城市商业综合体为主要载体,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业、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业、总部经济等产业,打造粤东核心商区。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服务业发展模式和业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争取在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先走一步,鼓励村居发展电商。按照市八大互联网+”重点工程的工作部署,积极拓展互联网+”产业新业态,落实《龙湖区互联网发展规划》。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创业金融和绿色金融等新业态。三是深挖传统产业升级的潜力。盘活存量,加快我区纺织服装、印刷包装等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抓住需求个性化这个新特点,促使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转型。全面实施工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在工业4.0试点示范等方面有所建树。  

(三)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打造粤东核心城区  

我区列入“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共93项,总投资1400.19亿元,“十三五”期间计划投资789.2亿元,投资项目多、规模大。要全力推进,发挥好重点项目对全区发展的引擎作用。一是融入新区建设热潮。配合东海岸新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华侨创新产业城,配合推动大型会展中心、华侨贸易文化中心、华侨高新产业园、华侨健康园、华侨教育基地和华侨新村等项目落地。加快珠港新城粤东总部基地建设,推动联泰、雅士利、太安堂、超声研究所总部大楼和国瑞会展酒店等项目建设。加快新溪污水处理厂二期和管网征地、建设,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任务。二是深化城区扩容提质。跟踪服务华润中心、百脑汇广场、华银商业综合体等一批项目建设,力促尽早建成运营出效益。推进粤东物流总部新城建设,加快南、北片区土地一级开发和挂牌出让进度,推动苏宁易购粤东运营中心等项目落地。全力推动珠津工业区南扩,加快土地清表、交地、项目安排和挂牌出让工作。加快龙东新兴产业园规划报批和项目储备,启动一期征地前期工作。完善实施一河两岸、妈屿旅游岛等重大规划,加快新津河一河两岸堤岸结合景观带建设。加快华星科技城等在建三旧改造项目进程,提高城区土地效益,改善城区整体面貌。三是提升路网通联水平。全面配合推进广梅汕铁路增建二线汕头段及厦深高铁联络线工程建设,确保工程无障碍施工和按时通车。加快泰山路北延拆迁工作和工程建设,确保年内建成通车。配合推进汕头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规划前期工作,打造立体式换乘中心和新型城市综合体。加强路网升级改造,配合市中心城区快速路网系统改造工程,加快21条区间道路路面维修建设,加快嵩山北路、长江路、珠池路、练江路等一批破损道路改造,组织实施一批农村道路改扩建工程。打通庐山北路、龙江西路等一批断头路,推动黄河路、长江路、韶山路、新津路、沿河路等一批主次干道延伸工程,结合地下管网改造整治水浸街问题,全面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通行效率。  

(四)加强城市管理和服务,积极推进新型城市化  

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部署,统筹做好城市工作,补齐外砂、新溪两镇发展短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强化城市综合运营管理。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探索建立城市管理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开展城市管理大整治、大提升、大改观专项整治行动,大力整顿占道经营、违法搭建等城市脏、乱、堵问题。加快推进城市管理网格化、环卫作业市场化,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创新城乡发展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推广PPP模式,策划包装一批项目,面向社会资本招商,撬动和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二是补齐城乡二元发展短板。利用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契机,加快外砂、新溪两镇新型城市化步伐。科学定位两镇区域功能和发展方向,主动服务、积极融入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一批产业新城、新商务集聚区建设,提升产业水平和宜居程度。完善两镇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力争城乡面貌有大的改观。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加快推动两镇自来水网升级改造,力争尽早纳入城市供水体系,确保城乡安全供水。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坚持一村一品制定村居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培育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推动城乡协同发展。三是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继续实施绿满家园、千村环境整治等工程,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幸福村居创建活动,加快推进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工作,积极创建宜居社区、村庄、城镇。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土地生态利用制度综合改革工作,加大闲置低效用地整合、收储、处置力度,促进土地节约集约使用。深入开展百河千沟万渠大整治,推进黄厝围沟、龙湖沟和两镇一批主干渠污染综合整治。加强新津河、外砂河环境保护,逐步推行河长制结合新津河一河两岸规划,加强沿岸土地生态管控,加大对沿岸乱搭乱建、倾倒垃圾整治,打造低碳生态商贸生活区。加强对绿色沙洲珍贵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增强生态稳定性。  

(五)进一步加强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千方百计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拓展具有龙湖特色的自选动作构建普惠型民生保障体系。一是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扎实做好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大力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推进创业促就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好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二是实施精准扶贫。认真落实上级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部署要求,启动2016-2018年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抓紧研究制订我区配套文件,因人因地施策,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加大对因病致贫等特困群体的帮扶力度。三是向纵深推进社会保障工作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提高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确保低保标准和补差水平以及五保供养水平在全市领先。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积极探索城乡居民一体化医保制度改革,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和区直企业职工安置工作。继续实施老年人优待办法,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加快推进区级福利院建设。做好妇女儿童和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深入开展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工作。四是推动教育优质发展。巩固教育创强创均成果,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力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实施初中学校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创建省一级、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活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基础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推进亿信小学、林百欣附小、龙泰小学、外砂华侨中学等一批改造、建设项目,推动农村一批小学资源整合。落实教育惠民政策,推动助学育才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鼓励、引导、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特色发展。五是着力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推进龙湖医院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珠池医院、国瑞医院、口腔医院、东方医院等各类医院建设,加快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设备的标准化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启动“卫生强区”建设工作,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加强重大疾病预防控制,提高卫生应急能力。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实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四个最严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六是进一步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积极创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推动区文化馆、图书馆改造升级,提升现有街镇综合文化中心服务水平。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移。切实增强龙湖区的文化凝聚力和辐射力,打造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树立龙湖特有文化精神七是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按照省市全面创新基层治理、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的统一部署,全面整合区、街镇、村居三级公共服务平台,切实落实“有机构、有人员、有系统、有经费”,确保全面完成任务。八是继续办好十大民生实事。计划安排资金7.04亿元,集中力量办好十大民生实事。包括城乡环境美化工程、道路畅通改造工程、住房保障建设工程、幸福乡村建设工程、生态环境整治工程、底线民生保障工程、教育普惠推进工程、医疗卫生提升工程、残疾人群救助工程、文化体育惠民工程。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营造法治友好营商环境  

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进一步打造阳光法治服务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履责效能,加强廉政建设,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一是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认真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切实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质量。增强行政决策法律审查和政府法律顾问在政府重大决策的风险防范功能,促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二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和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落实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等制度改革。加强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和绩效审计,逐步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和涉法涉诉信访试点区工作。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三是着力提高政府效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探索实行多证合一。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工作,加大网上政务覆盖面,不断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严格落实《关于区委区政府重大决定事项落实情况问责的暂行办法》等监督机制,全面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开创工作新局面,全面加强武装、宗教、侨联、文联、工商联、地方志、档案等工作。四是营造风清气正政风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制度化,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等专项活动,进一步转变政府作风,营造竞相有为、主动作为的干事创业环境。坚持政务公开常态化,推进政府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加强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建立常态化监督制度,坚决惩治权力运行中的腐败行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筑牢廉洁底线,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    

代表们、同志们,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只争朝夕,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全面建成发展质量好、共享水平高的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