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我在路上——目睹妈屿变化
2022-07-25
龙湖区农业农村局
龙湖区农业农村局

根据区委的工作部署,驻龙腾街道乡村振兴驻街帮街扶村工作队全员按规定时间到位报告,按照街道党工委安排,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妈屿社区是龙腾街道唯一一个涉农社区,乡村振兴工作主战场是在这个小岛上,工作队成员从喧嚣的闹市到静谧的小岛,从线条单一的机关到琐碎繁杂的社区,从坐在办公室办理业务到步入社区与居民群众打交道,从旁观者到主人翁,对驻街工作队来说,不仅仅是工作环境、身份角色的转变,更是肩负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这一段征程中,驻街工作队不仅仅脚下沾了“泥土气”,身上多了“烟火气”,更是受益满满、感触颇深。

一、当好乡村治理的带头人,在打造宜居岛屿上多用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村美不美,不仅关系到民生福祉,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良好的生态宜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过去,妈屿沙滩随处可见乱搭乱建的海鲜大排档,商户们纷纷“占地为王”,现如今,岛内沙滩已经摇身一变成为多彩的花海景观。从拆除违建、平整土地、换土填土,铺水管、种植花草……这一切得益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大刀阔斧式的人居环境整治。去年,街道根据汕头市内海湾整治的工作部署,拆除包括妈屿北岸渡口码头、避风港修船厂在内的乱搭建物及老旧建筑物面积合共约15000平方米,让整个岛屿“旧貌”易“新颜”,这是工作队最直观的感受。如何打造“高颜值”美丽乡村,自然也成为工作队进驻后首要解决的棘手问题。对此,工作队“挂图作战”,根据街道党工委的工作部署,全员脱产到妈屿社区开展“百日攻坚行动”,带领妈屿社区全体“两委”干部职工以及妈屿物业公司工作人员集体“做家务”,手持劳动工具,捡拾环岛路、生态公园、沙滩礁石缝、栈道等区域的垃圾杂物,修整枯枝杂叶;对接自然资源龙湖分局生态修复施工队对陶铸亭周边以及南侧用地约1万平土地环境卫生进行重点整顿,清运垃圾废土,平整土地,铲除杂草,补植新苗……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初显成效,然而,工作队发现,岛内占道经营情况屡禁不止,已成为阻碍社区长远发展的“堵点”,单靠街居“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要把“独角戏”变为“大合奏”,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共治、文明共建。对此,工作队又开始探索在实现乡村美的同时又能兼顾民生、实现共赢的社区治理新路子,马不停蹄督促施工方在妈屿泳场北侧人行道两旁规划设置38格渔民转产区摊位,通过引导商户规范化经营管理,筑牢岛内居民民生底线和就业底线,让人居环境整治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二、当好村美人和的贴心人,在回应民生期盼上多用情

“事关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驻街工作队上通街道,下连社区群众,落脚点在社区,着力点在民。过去,“群众工作”四个字对工作队来说仅仅是浮在纸上,而当驻街工作队进驻社区后才发现,做好群众工作不仅仅是考验干部的“试金石”,更是一门大学问。妈屿岛的居民群众思想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有些群众对一些政策往往理解不够透彻,或理解有偏差,从而导致少数群众不支持、抵触现象,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要想赢得居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必须以身垂范,主动放下官架子,放低姿态,真正俯下身子融入群众一线。对此,工作队定期召开座谈会,与社区居民代表和群众代表面对面谈心,向其征求社区建设的意见建议;定期走街串户,当好“宣讲员”,及时向群众宣传上级重要决策部署和日常办事政策,让群众享受政策红利;当好“贴心人”,把群众当成亲人朋友,与群众拉家常、打交道,说些乡间俚语,听些牢骚话。立足居民群众的诉求,建立“问题清单”和“需求清单”。从点滴小事着手,用心用情解决“民生小事”,用“微清单”赢得民心。比如:针对妈屿岛供水不足、水管老化、用水困难等历史遗留的“卡脖子”问题,工作队在实地踏勘、多方了解历史遗留原因的基础上,走访市粤海水务公司,就妈屿岛用水管网、加压泵站,蓄水池和妈屿岛供水污水处理费收取问题与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进行座谈,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方案措施;在了解到岛内“假日经济”日益蓬勃,市民游客没有歇脚的好去处时,工作队经过反复推敲和方案设计,对岛内桥下入口处闲置的老屋旧墙进行翻新修缮,设置了游客中心,配齐座椅、药箱、饮水机、雨伞和充电宝租借等便民设施,极力改善了岛屿旅游环境。

三、当好村强民富的责任人,在激活产业效能上多用心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工作队在调研中逐步捋清了妈屿岛的发展之路:妈屿岛在旧时是一座渔岛,打鱼是妈屿人主要的营生手段之一。近两年来,街道党工委在持续发力推进岛内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同时,盘活社区六宗集体资产,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218.8万元。与此同时,下大力气发展观光、休闲等业态,打造一批以妈屿游客中心为代表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引进一批以屿见咖啡店为代表的网红打卡旅游景点,不断补齐岛内旅游设施“硬件”短板,以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做实“乡村振兴+精品旅游”融合文章。现如今,妈屿这座小岛已经完美蝶变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农房风貌提升名村。由此可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实现由“输血型”集体经济发展向“造血型”方式转变,才能真正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近阶段来,工作队也按照街道党工委的部署,积极配合街道农办依法依规把牢测量评估、研究制定方案等“程序关”,有条不紊推进岛内102号房、观凤楼2楼、妈屿小学、岛内南侧土地等第二、三批集体资产盘活工作,为下来多维度打造岛屿旅游、休闲、娱乐、生态等产业奠定扎实基础,让妈屿这座小岛燃起“人间烟火气”。

四、当好培根铸魂的引路人,在推进文旅融合上多用智 

乡村振兴需要塑形,更要铸魂。妈屿岛有潮海关、老妈宫、新妈宫、东海普陀山寺、海龙王庙、石娘娘像、妈印石、观海亭此外、岛上还有双忠庙、伯公庙、友谊亭、醉潮楼,和附近鹿屿灯塔等古迹新景,鲜活地展示了妈屿岛的人文历史和风土人情,是妈屿的根和魂。工作队认为,要全面实现乡村振兴,不能简单粗暴地大搞拆建、过度开发、搭建千篇一律的楼房建筑。只有保留原有整体生态,在此基础上挖掘文化价值,传承文化命脉,才能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现在的街、居正是将“文化铸魂”发挥地淋漓尽致:投入68万资金对陶铸亭进行修复,并对其周边环境、台阶道路等进行清理和提升,同步配套牌匾、石刻碑记、绿化和灯光等,重新打造为红色旅游景点;集中人力物力,先后启动对潮海关、民兵哨所、防空洞等岛上历史文物的修复工程,同步配套打造“渔家姑娘”石雕、“面朝大海”的党群服务中心、“最美”党建红色书吧等红色教育基地,在实现历史文物“修旧如旧”的基础上,与现有陶铸亭、大军井、海边栈道等景点以及廉政长廊红色教育基地相互串联,形成妈屿岛精品红色旅游线路,推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妈屿社区“松树的风格”党建品牌示范点……在将妈屿岛打造成“网红岛”的同时,用心用情唱好乡村文旅这台“重头戏”,让“诗和远方”更好赋能乡村振兴。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