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机制 多举措 珠池街道努力争创“文化强街”
2010-07-30
珠池街道

  近年来,街道通过加快文化设施建设、组建民俗文艺队伍、发掘特色文化、整合社区资源,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片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构建文明和谐新珠池。

  一、加强领导,落实职责

  为切实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街道专门召开党政联席会,部署文化建设工作,制订出台创建“文化强街”工作方案和文化建设规划,配强“文化强街”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和任务目标,要求各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文化强街”工作,千方百计推进社区文化建设。

  二、建设文化活动场所,加快群众文化设施建设步伐

  为了给辖区居民提供一个公共文体场所,街道积极加快群众文化设施建设,一是加大对文化站资金投入和硬件设施的配套,共投入资金30多万元,高标准规划集阅览、休闲、计算机上网为一体的图书室,新增购置图书,使图书室藏书总量达到10000册,配套电脑10台套、多功能厅音响设施和投影仪以及健身室和乒乓球室等活动器材。二是建设社区文化广场,在广兴、妈屿、内充公和永安四个条件较成熟的涉农居委建成集文体活动与休闲、人文景观、生态景观于一体的公共文体活动场所。2005年,妈屿社区文化广场和观海长廊投入资金180万元,工程已投入使用;永安社区占地达30亩的文化广场的规划、图纸设计工作已全面完成并开工建设;内充公社区2010年准备投资250万元建设占地15亩的文化广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三是根据区广电新闻出版局的工作部署,完成广兴村“农家书屋”工程的建设,制订发展规划,对村(居)加强指导,争取上级拨款和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工程建设,配套各类适合农民需求的图书、电视机、DVD机等设备,积极引导农民读书用书,普及科学知识,不断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组建民俗文艺队伍,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街道立足潮汕历史文化,不定期组织社区民风民俗文艺活动。一是着力组建诗、书、画、谜、摄影等爱好者协会,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组织较大型的展览和比赛,提高协会的知名度。二是文化站指导条件成熟的社区成立潮剧团、锣鼓队,利用节假日举行演出和巡游活动,同时街道拨出部分资金对一些演出给予补助。三是充分发挥团员青年的积极作用,在街道机关和各社区居委组建篮球队,不定期组织篮球友谊比赛,各社区居委会之间也经常进行篮球友谊比赛等。四是充分利用涉农社区业余文艺团体队伍和城区居委会“星光老年之家”老年人业余潮剧团等有利条件,加以引导、协调和规范,把辖区内各文化艺术人材组织起来,组建富有珠池民俗文化业余队伍,充分活跃群众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四、发掘旅游资源,打造旅游文化品牌

  一是以妈屿船渡码头、观海长廊、步行街、文化广场、运动场配套建设为基础,大力加强妈屿岛的环境卫生整治,重点加强对妈屿岛上的老妈宫、新妈庙、东海普陀山寺遗址(1974年建,1999年初拟重建,已经市宗教局批准)、天后宫、清代古炮台遗址、天主教堂、望海观音、英国海关税务司旧址以及有近两百年历史的导航灯塔等文物、古迹、历史纪念场地的保护工作,将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体制改革和纳入各级领导责任制,尝试举办妈祖文化节,打造妈祖文化品牌,提升妈屿岛旅游文化品位。二是为了发挥区域优势,以汕头方特欢乐世界·蓝水星主题乐园的开发为契机,努力形成一个集娱乐、科教、休闲于一体的商贸区,丰富辖区的旅游产业,拉动整个区域的旅游经济和现代服务业。

  五、整合社区资源,构建社区文化服务网络

  充分发挥涉农社区老年人活动室、图书室、乒乓球室、篮球场和城区片社区“星光老年之家”等活动阵地作用,要求城区片的居委要结合高档住宅区较多的资源,积极协调与各物业公司关系,依托住宅区已建成的会所、小区广场、游泳池以及其他公用设施,将其纳入社区文化活动外延阵地,创建一批文化活动点、居民休闲场所。以天山社区“星光老年之家”为例,珠池街道天山社区居委会投资建设配置室内外活动器材的健身场所,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健身、交友的好去处,使之成为长者的“安乐之家”。对辖区幼儿园及各种琴、棋、书、画培训班、网吧等进行摸查登记,科学引导,使之朝着文明、健康的轨道发展。街道每年组织举办一至二场群众性大型文体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