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间乐馆乐府
2019-06-05
区地方志办

  龙湖地域成为潮乐的“原产地”,其潮乐特点是古老、典雅、优美、抒情。过去,潮乐演奏活动主要结合当地民间婚丧喜庆、游神赛会等活动而开展。潮乐以自娱自乐的方式在民间流行,又因为它吹、拉、弹及鼓点等打击乐器,需要以组合形式出现,故潮乐间馆便自然产生。

  龙湖区辖内的每一乡一村,都有一至若干个潮乐间馆和私家乐点,至于何时开始,已无从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龙湖的潮籍先民迁徙至此,便有了潮乐。他们以此作为休闲和娱乐。各地自由组合的乐点、间馆规模大的有二三十人,小的仅三五人。

  昔时,在文化底蕴较深厚的上、下蓬一带,潮乐较为盛行。其中,以鸥汀的鸥上乡乐馆较多,规模较大的有李氏的五座、蓬祖、古直,陈氏的寄南、新书斋,辛氏的半闲等。20世纪20年代起,许多间馆乐点相继组成剧社,如下蓬的鸥下的巧闲乐馆,由许之翰等组织。起初,他们是以“潮曲清唱班”进行活动。后来组成“偶然剧社”,主要演出潮剧。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文艺宣传工作,贯彻“双百”(即: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几乎每个乡村的民间乐馆、乐点组成文艺宣传队,活跃于农村的田间、埕头,成为土改运动、歌颂大跃进、人民公社、农业学大寨以及平整土地、兴修水利、科学种田、贯彻增产措施的文艺尖兵,发挥宣传作用。

  20世纪50耀60年代,许多潮乐间馆和潮剧团在各级文化部门组织下,开展汇演评比活动,促进群众性民间音乐曲艺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下蓬镇政府花大力气,于1992耀1995年,连续4年举办全镇性文艺汇演,参加的队伍达数十支,规模空前,大大激发了潮乐爱好者的积极性,收到很好的效果。龙湖区文化部门多次举办潮乐演艺专场。

  潮乐间馆在积极开展活动的同时,十分注重潮乐技艺、理论研究和新人的培养。1987年,由下蓬镇民间组织成立的“腾辉丝竹社”,参加者由初期的16人发展至近百人,还成立理事会,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活动。腾辉丝竹社还聘请著名潮乐名家为艺术指导,经常开展理论学习和艺术实践,提高演奏技巧,并广交外界乐友,互相交流切磋,每逢节日为当地群众献艺。汕头电视台和汕头《潮乐研究》等媒体也多次作介绍。

  1991年12月28日,下蓬镇举办第二届潮州音乐演奏交流会。9支乐队101名乐手演奏了悠扬欢乐的潮州弦乐、锣鼓乐,讴歌特区建设成就,弘扬潮乐艺术。

  2003年10月,由龙湖区“韵轩潮乐联谊会”创作的潮州音乐《春满渔港》、《奔小康》,参加第三届国际(汕头)民间音乐花会获得金奖,同时也被广东省音乐研究会评为“广东民间音乐精品”。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