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挑战中成长 于交流中收获——廖宇颖老师跟岗日记
信息来源:汕头市龙湖区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25-10-22 17:25:11  【字体:    

  汕头市龙湖区赴深圳市坪山区跟岗教师日记(六十一)

  在挑战中成长    于交流中收获

  ——廖宇颖老师跟岗日记

  教师简介:廖宇颖,汕头市龙湖区金晖小学信息科技教师,现任深圳坪山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坪山学校小学部和初中部信息科技教师,副班主任。

  作为汕头市龙湖区金晖小学教师,我怀揣对优质教育的探索热情,开启了在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坪山学校的跟岗之旅。从初识校园到深耕教学,每一段经历都满是成长印记。

  初遇南科附坪校:科技赋能,育人为本

  走进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坪山学校,现代化教学楼与葱郁绿植相映成趣,智能教学设备、专业科创实验室等设施随处可见,充分彰显“科技赋能教育”的鲜明特色。学校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精神的新时代学生”为育人目标,不仅开齐开足各学段信息科技课程,还精心打造编程、人工智能等科创社团,为学生搭建起多元实践与创新的平台。这种先进的育人理念,与龙湖教育重视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路高度契合,让我初入校园便倍感亲切与认同。

  跨学段教学:直面挑战,突破自我

  此次跟岗最大的挑战,便是承担四至七年级信息科技的教学任务——我此前仅拥有小学教学经验,且四个年级均采用全新教材。四年级《数据与编码》侧重数据意识的启蒙,五年级《身边的算法》聚焦逻辑思维的培养,六年级《过程与控制》注重系统思维的构建,七年级《互联网应用与创新》则强调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的融合,各学段内容层层递进、各有侧重。

  为精准把握不同学段的教学重点,我利用课后时间对照课程标准逐课梳理教材脉络,主动向教研组内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教学策略。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小学高年级学生需要借助生活化案例和游戏化活动来理解抽象知识,而初中生则更倾向于通过探究性实验和项目式学习深化认知。在不断的听课、磨课与反思中,我逐步摸索出跨学段教学的节奏与方法,教学能力也在挑战中得到显著提升。

  深耕教研:共研教材,明晰方向

  “独行快,众行远”,南科附坪校定期组织的信息科技集体教研活动,为我打开了教学思路的新窗口。各学段教师齐聚一堂共研新教材,碰撞出许多智慧火花。针对四年级“编码的应用”知识点,大家建议结合二维码扫码支付、快递单号查询等生活实例展开教学;研讨六年级“控制系统的分解”时,有老师提出通过拆解智能台灯、自动感应门等实物辅助学生理解原理;聊到五年级《身边的算法》,更有老师分享用“整理书包”“食堂排队”等场景导入课堂,还有人提议通过“设计班级值日安排表”的实践任务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这些接地气、有实效的建议,不仅让我的教学思路愈发清晰,更让我对新教材的编排逻辑和育人价值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公开课实践:打磨课堂,绽放魅力

  跟岗期间,我积极参与校级公开课展示,选择五年级新教材第一课《生活处处有算法》作为执教内容。经过多次磨课修改,我将最初的“机器人送餐”导入环节调整为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整理书桌”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描述整理步骤直观理解“算法即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这一核心概念。课堂中还设置了“校园寻宝”(设计最优寻宝路线算法)、“图书角整理”(运用算法解决实际收纳问题)等互动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公开课上,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各小组主动分析不同路线方案的优劣,提出了多样化的图书整理思路。听课教师在肯定课堂设计贴近生活、互动性强的同时,也指出可适当增加开放性问题,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的空间。这次公开课让我深刻体会到,一节好课需要反复打磨,而“以学生为中心”才是课堂绽放魅力的关键。

  家访暖心:家校携手,助力成长

  918日,我以四年级六班副班主任身份,与班主任老师一同到两位学生家里家访。面对家长们关心的孩子学习习惯、兴趣培养等教育问题,我们结合学校的育人理念,与家长们深入交流,共同探讨适合孩子个性发展的教育方法——从如何引导孩子养成规律的学习作息,到怎样平衡学业与兴趣特长的培养,每一个话题都围绕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展开。

  不知不觉间,结束家访回到宿舍时已近晚上十点。尽管奔波一天有些疲惫,但想到通过真诚沟通让家校之间多了一份理解与信任,便觉得满心温暖。我愈发深刻地体会到,家访是架起家校沟通的重要桥梁,唯有家校同心、携手同行,才能为每个孩子的成长筑牢坚实的支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段充实的跟岗旅程,让我收获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实用的教学方法,更突破了自身的教学局限。未来,我将把在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坪山学校所学所悟带回龙湖教育沃土,努力将其转化为实际教学成果,为龙湖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龙湖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