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龙湖区文化馆 发布时间:
潮语古文吟诵俗称“读书歌”,是用潮汕方言,通过调节文章字句气息短、音调高低来吟诵古文,使之琅琅上口的技艺。这种技艺是潮汕先民读古文的方法,早在宋代刘昉的《幼幼新书》中就有“诵诗书箴诫,取言语之至正”的记录,明代林大钦在《试策·潮州风俗》中有“由里中市井以至海滨,家家传诵周礼之书”的记载,到清代末年,揉合影响深远的桐城吟诵法嬗变,演绎成型,传承至今。
潮语古文吟诵第一代传人姚梓芳早年以文科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他创造性运用粤东闽方言结合桐城秘技吟诵古文,后来回到潮汕开设古文专修班传播。第二代传人张志道在古文专修班从学于姚梓芳,并在家中开设“守愚夜校”,其间授艺第三代传人谢德容。谢德容迁居龙湖后,于2012年开始授艺第四代传人李楠。李楠从2017年开始,在其从教的龙湖实验中学创建风吟社从事潮语古文吟诵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潮语古文吟诵的传承谱历史久远,早在宋代就有记载,技法系统完善之后代代相传,是古典文学古文理论重要的研究资料。也是潮人独特的古典文学学习方式。潮语古文吟诵是潮汕方言四声八调的优雅表达方式,或吞吐,或喷薄,篇篇不同,丰富灵活而中规中矩。生动展示潮汕人民优美的读书声。对潮汕文化尤其是潮汕方言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潮语古文吟诵的修习方法还为语文教学教研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提高潮汕方言书面语和文学功能。
在中华经典吟诵大会上,潮语古文吟诵作品屡获大奖。李楠的论文《潮语古文吟诵的流变》发表于北大文博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中心联合策划的国家级杂志《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上。这样的成就引来南方+、《汕头日报》、《广东新风采》、《今日视线》、《少年派》等媒体多次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