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汕头市龙湖区文化馆 > 龙湖非遗
《手工编织毛衫技艺》(市级非遗项目)


信息来源:龙湖区文化馆     发布时间:2023-07-21     点击数:-

手工编织毛衫技艺是用毛线和一副竹箸,经手工编织成毛衫的民间技艺。它脱胎于舶来的棒针编织技艺,在本土化的发展过程中与潮绣、抽纱、珠绣等传统工艺相融汇,形成具有潮汕特色的毛衫手织技艺。

手工毛衫编织技艺的主要工序:1、绘制设计样稿(按客户需求设计);2、挑选纱线;3、选择相匹配的竹箸号数;4、起针(试打花样及计算针数);5、用格仔图绘制针法图纸(毛衫的各种尺寸及针数);6、编织(参照图纸用竹箸打片);7、缝件(采用缝针对衫身各部位进行缝接,然后整件进行装饰,包括采用潮绣、钩花、绣珠等工艺手法);8、成品修整烫熨。八道工序环环相扣,工序完整。

手工编织毛衫技艺.jpg

自古以来,潮汕的女性勤于女红,凭借织纫刺绣的手艺精细而闻名。据清嘉庆《澄海县志》载:“勤于女工,帛虽盈箱,不弃其治麻”。手工编织毛衫技艺在潮汕的传播发展,与潮汕女性的精神禀赋密不可分。

龙湖区外砂街道旧属澄海辖地,近毗汕头,是国外毛衫编织技艺较早传入的区域。外砂素来家庭手工业发达,上世纪60年代初,各村相继成立抽纱厂社,专事手工编织毛衫、通花、蕾花等产品。至改革开放初期,外砂侨胞以“三来一补”方式投资办厂,随着规模的扩大毛衫产业逐渐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并先后获得“中华毛衫名镇” “广东省外砂潮织特色小镇”等称号。综上所述,该技艺对研究汕头开埠历史、潮汕女性的精神文化、汕头华侨文化、民间传统工艺,以及经济与社会价值等诸方面提供重要的例证。

谢春霞是外砂手工编织毛衫的专业户,其技艺四代相承,从事该技艺已30多年,在生产中传承与创新,更热心于技艺的传播。其“手工编织毛衫技艺”于2020年被龙湖区列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