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汕头市龙湖区文化馆 发布时间:
传统瓦片是用泥土烧制而成,俗称“青瓦”或“灰瓦”,有半圆形的筒瓦和弧形的板瓦两种,潮汕古代建筑屋顶,都用瓦片、筒瓦和瓦当铺设,起到遮风挡雨、防寒保暖和装饰作用。清乾隆版《潮州府志》、嘉庆版《澄海县志》都有相关载述。澄海隆都后沟至今保留有清代的瓦窑群遗址,由此可见瓦片使用在潮汕地区具有悠久历史。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前后,潮州老赛宝潮剧戏班班主、澄海外砂华埠村人陈容科,带领戏班游走潮汕乡村演戏营生,取废弃瓦片书写戏文供演员练唱,在瓦片上画出演员肖像和演出造型等,一些乡坤秀才见到后甚为喜欢,他们拿走了瓦片画,回赠一点茶叶米谷,声名渐渐传开。陈容科的儿子陈进通受到父亲的影响,也喜欢上瓦片画,开始跟着父亲画瓦片赚点柴米帮补家计,1958年戏班解散,全家迁户梅州,山区的晚霞晨曦、客家的梯田围寨,都被陈进通收进眼里画上瓦片,写生时还带上儿子陈哲松,传授其绘画技法。1980年全家迁回原籍务农,又将瓦片画技艺带回家乡。当时正达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到外砂投资设厂的港、澳、台客商,对陈哲松的瓦片画甚感兴趣,陆续前来购买,陈哲松的瓦片画也从副业走向正业,忙不过来就让儿子陈思华帮忙洗瓦涂色,很快就掌握了瓦片画的技法,也渐渐地喜欢上了中国画。
陈思华初中毕业后自学潮汕古建筑彩绘。1988年8月,因其中国画技法娴熟而被外砂华埠华侨学校聘为代课美术教师后,将学到的潮汕古建筑彩绘与中国画技法相融合,形成独具一格的瓦片画技法,并将该技艺带进学校的第二课堂传授给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1995年6月转正为公办教师,2013年被东北师范大学录取,函授深造美术教育专业,取得大专文凭。2022年初在外砂镇东溪村中宪第创立瓦片画艺术馆,成为瓦片画的第四代传承人。经过36年来的瓦片画传承和经验积累,已形成了选瓦、洗瓦、磨瓦、晾瓦、画瓦一整套工程式。
由于生产瓦片的砖瓦窑已逐渐停产退出市场,适合绘制的瓦片日渐难找,加上瓦片画绘制技术难度大,学艺时间长,新生的代大都不愿入行学艺。从瓦片生产到瓦片画彩绘的传承梯队,均出现青黄不接传承断层的濒危状况。对此,陈思华悉心将技艺传给女儿陈润梓,使她在儿童时期就喜欢上瓦片画,今年9月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协助父亲创作传承瓦片画,让这门家传技艺世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