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汕头市龙湖区文化馆 发布时间:
妈屿妈祖信俗起源于元代,妈屿原名马屿、放鸡山。元代沙汕头(今汕头)渔船、商航船不少,渔民船主为求航行安全,专程从福建湄洲妈祖的故乡请来香火,集资兴建妈祖宫祭拜。因路程转远和潮汛关系,携带的熟祭品常常变质,便改为以活鸡荐拜后放生,任其生殖繁衍,使屿上鸡群满山,故马屿自明朝又被称为“放鸡山”。后因拜活鸡放生渐少,加上妈祖宫声名远播,“妈屿”一名便取替了放鸡山。据清代《南澳志》《澄海县志》所述,从明朝起,妈屿很长时间里,名字都称为“放鸡山”,直到清末才写成妈屿,这两个地名,都与岛上妈祖庙蜚声中外有关。
至清咸丰年间,不少外国商船停泊妈屿与内地商贩做买卖,随着岛上商贸的日益繁荣,也带旺了妈祖庙的香火,船主和渔民经常到妈祖宫祭拜妈祖,祈求航海安全,商贸顺利。妈屿岛因其具备特有的口岸优势,成为“猪仔”贸易和出洋点,船主华工在出洋前,都会到妈祖宫祭祀妈祖,祈求出洋平安,同时也将对妈祖的虔诚和信俗带到侨居地,进一步促进了妈祖信俗的传播。1860年汕头开埠,成为粤东对外通商枢纽,吸引了英、美、法等国设立领事馆和航运机构,商人、船工、渔民为祈求海上安全与贸易顺利,频繁参拜妈屿妈祖,这时期的妈祖庙香火最为旺盛,也形成了独特的妈屿妈祖信俗。